“邓大爷,您又来啦?这次想看什么书呀?” “哎,最近天气温差大,养的猪经常生病,我想看看有没有关于生猪养殖技术的书呢。” ……诸如此类的场景时常发生在泰宁县大龙乡文化站的农家书屋。 邓贤金是农家书屋的常客,也是一位养猪大户,因已年过半百,家中还要孙子孙女要照看,不便于外出务工,只能从事养殖的老本行。加上以前养殖的小猪出现过批量死亡的现象,他还不敢盲目扩大规模。得知他的想法后,在他来借书时,乡文化站根据他的需求,在文化共享工程配备的电脑上帮助其查阅相关视频资料。对此,他觉得收益颇丰,平时没事也经常来农家书屋学习科技知识、掌握致富技能。 还有一位村民患有胃病,时常胃疼、反酸,干不了活。他来到书屋,大布村文化协管员李志顺就推荐他看有关健康保健的书。书上说:“生花生米连皮吃,每次至少7到10粒,最多不超过10粒,嚼上10分钟就可以让胃部反酸的不适症状消失……”他回家后按照书上的方法做了,不久后便说:“这个不用吃药的土方法真管用!”。 众所周知,农民关注最多的是如何正确选择农药化肥、如何提高制种增产量、牲畜改良等。于是他们纷纷来到农家书屋“取经”,认真地翻阅书本找方法,相互交流经验,很多人还随身带了一个笔记本,记录相关知识。 “庄稼要施肥‘补钙’,我们农民也要增长知识‘补补钙’呢,农家书屋就是我们的‘钙片’呀!”查看资料的村民老杨高兴地说。 “村里打麻将、扑克的人少了,都喜欢来这里学习、交流发展致富的经验,崇尚移风易俗,乡里面的文化风气是越来越浓厚了!”大龙乡宣传委员吴佳佳欣慰地说。 据悉,大龙乡16个行政村均设有农家书屋,每个书屋设施齐全,管理有序,储藏各类书籍2000余册并实行免费开放。许多村民有空就到书屋来“淘金”,农家书屋已然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加油站”。 近年来,针对该乡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一般由老人在家从事种植养殖的实际情况,乡文化站加大了科学技术宣传力度,通过进一步充实农家书屋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发挥好农家书屋平台作用,引导村民实现科学种植养殖。 (大龙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