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么感觉不一样。”“呀,你看,这路灯全都亮了。”…… 路灯怎么又全亮了?原来,一到炎热天的夜晚,大龙乡大布村的村民们都会走出家门散步休闲。当村民们闲聊时,该村村主任黄加增便竖着耳朵聆听。“灯光那么暗,出门都得自备手电筒。”“是啊,那天我回家差点摔倒。”…… “老廖,你反映的那条路在哪边?”“就我家门口的那条路,晚上都不敢出来串门。” 黄加增在听到村民们的讨论后,一把拉住了正在散步的村民老廖,和他拉起了家常。在交谈中,黄加增了解到,在该村大田坊小组的村道上,由于年久失修,不少路灯已经“罢工”,每晚只有孤零零的几盏坚守“岗位”。由于村道比较暗,不少串门、散步的村民都纷纷绕道走,往日的村道也变得越来越冷清。 次日一大早,黄加增来到村民反映的这条路上“研究”起来。他发现这些路灯都是四五年前安装的,常年风吹雨淋,不少路灯破损,线路已老化。此外,不少农户住房集聚在村道两边,路灯“罢工”后,村民晚上出行不方便。 见村干部前来查看道路两边的路灯,村民都围过来七嘴八舌地反映一些建议,黄加增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一边跟随村民跑到破损地点做标记。 “这边的路灯坏了,需要及时进行更换。”经过一个上午的现场“诊断”,黄加增立马掏出手机联系了电工,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配合电工现场对十几个破损路灯进行更换。当碰到线路有问题的地方,黄加增还不忘拿出笔记本进行现场核实,一再叮嘱师傅进行线路检查。 又到了夜间散步的时候,村民们走在亮堂的村道上谈笑风生,而一旁正在“搜索”民情的黄加增欣慰地舒了口气。(大龙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