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到外头发展去了,剩了老人和小孩,田地里种的都是些水稻,大部分田地都是荒着的,2014年,通过运用BOT模式进行流转土地后,我们村有了巨大的变化。”杉城镇际溪村村书记林永胜说。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通常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政府对该机构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可以有所限制,但保证私人资本具有获取利润的机会。整个过程中的风险由政府和私人机构分担。当特许期限结束时,私人机构按约定将该设施移交给政府部门,转由政府指定部门经营和管理。 自2014打造“耕读李家”美丽乡村以来,访镇大力对外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福建泰宁大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泰宁县行知生态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区内发展业态,但土地流转却成为了一大难题,为解决土地流转、承包存在的问题,达到村民和企业家双赢的效果,该镇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引进了土地流转BOT模式。 “我们先向村民大面积流转土地,再由政府成立的旅游公司与客商签订土地承租协议,客商一次性付清20年租金,期满以原状归还村民的规定承租田地,这样既可以提高项目落地实施的效率还可以保证村民的利益。”镇党委副书记童梅向笔者介绍。 “采取了这种土地流转模式后,我每年有1200元土地流转金,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管护工钱,另外还有临时性的采摘工钱。”村民汤道禹说。 据了解,目前,该镇以BOT模式向村民流转的土地有400余亩,成功打造了“静心书院”、“玫瑰谷”、“李家菜地”3个业态。(杉城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