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晚上,不少晚茶店在泰宁又开始了生意,特别是一盘盘香辣可口的炒田螺几乎成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正好家里还有一点水田,也许养田螺会有不错的收益呢?”李清庆和70余岁的老父亲李祖秀商量着。 李祖秀是杉城镇梅桥村的一户省定标准贫困户,家有5口人,由于自己残疾,儿子李清庆不仅上要养两个70余岁的父母,下还要供女儿读小学,家庭经济状况窘迫。 养螺投资小、见效快、技术管理相对简单,对老李一家确实合适。可是,养螺前先要改造家里的田垅,要做田间的消毒处理,还要购买螺苗和饲料,资金问题成了老李的心病。 “镇里特别支持发展生产的贫困户,一般会给予每户3000-5000元不等的帮扶资金,我们会帮你积极争取。”村书记李清林和村主任李家辉了解后,专门到老李家支持鼓励道。 在村干部的积极争取下,产业帮扶资金3500元很快到了老李家户头。李清庆立即着手对家里的1.5亩水田进行重新改造,清池消毒,近日还到市场购买了100余斤种苗,趁着晴好天气投放到田中。 “如果养螺顺利,这些螺能为家里增收近2000元。如果收益不错,我还打算到信用社进行小额贴息贷款,把养螺的规模再扩大一点,政策这么好,我相信生活也会慢慢好起来。” 阳光下,小李分洒的螺苗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似乎印证着老李一家正架起增收的致富桥。(杉城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