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开善乡洋坑村快一周年了。印象较深的还是村里精准扶贫的那些事,它们常撩起我纷繁的思绪,也给予我莫大的心理慰藉。 从鸡蛋里头挑出“骨头”来 洋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3户,致贫原因复杂且不同,贫困程度深,往往“无业可扶”,脱贫难度较大。 受领扶贫任务后,怎样让村里每户贫困户都能做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就学、医疗、住房有保障)呢?挂村干部心急火燎,每个星期都到贫困户家里与他们促膝谈心,找贫困的根源,为他们把脱贫的“脉”。 下地组老陈年事高,患有心脏病,不能干重活,妻子长年瘫痪在床,要找到一项既相对轻松又能有些稳定收入的脱贫项目,谈何容易。种什么、养什么?......项目像过眼的画面被一一否定了。 夜深了,一位挂村乡干部躺在床铺上,眼睛睁得大大的还在冥思苦想。突然,他想到了从前在老家他父亲饲养过肉鸽,采取野放饲养,只需傍晚到鸽舍喂一次食,隔几日清洁一次鸽舍卫生,平常自然有人到家里来买乳鸽,况且开善乡及周边乡镇目前还没人成批饲养鸽子。 第二天,这位乡干部就跑到老陈家,与他分析饲养肉鸽项目的可行性,理越辩越明,大家心里都亮堂起来了。很快,老陈在挂村干部帮扶下购进了30对种鸽,新建了鸽舍,不久,鸽舍里增添了嗷嗷待哺的一群乳鸽。 老陈每每到鸽舍,眼神里总充满了希望。 挂村干部就是这样,绞尽脑汁,硬要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措施)来,为村里一户户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措施,贫困户有的种烟、制种,有的养殖、栽培食用菌、种植中药材......孤寡老人还安排住进了乡敬老院,3户实施了兜底扶助,扶贫工作做到了一户都没落下。
穷在深山有远亲 洋坑村产业结构单一,人均山田资源少,2014年被评定为贫困村。近一年来,各级的相关单位聚焦洋坑,为洋坑村“贫困村”脱帽做了大量工作。 省委宣传部下派了一名博士干部驻村,任村第一书记。他一到村里就忙开了,到贫困户家里访贫问苦,了解村情,年底带着组织的关怀给村里每户困难户送上慰问金,许多困难群众都是含着热泪接过慰问金的。 县委组织部在洋坑村推进“春风工程”行动,用好扶持资金、实现财政资金保值增值至关重要。几经周折,反复协商,村两委干部与佳祥电站达成了共识,村委会自筹10万元、县财政补助20万元注资电站,电站固定每年以8%的比例分红给村委会,一定10年,期满电站将注资全部返还给村委会。每年村财可以固定增收2.4万元,村主任欣喜地说:“村里每年的路灯费、办公费等一些杂费有了着落”。 县民政局挂钩洋坑村,局里领导、干部隔三差五地到各自挂帮的贫困户家里,有的自己掏钱带上慰问金或购些慰问品给挂帮贫困户,拉家常,了解脱贫项目、政策帮扶落实与否,俨然成了一家人,虽然他们在城里上班,可是,贫困户都能叫得出这些“攀穷亲”的干部的名字,他们来家里多少趟、为他们做了什么,贫困户都能如数家珍。 县农业局年初,洋坑村并未向上报备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挂村干部得知县里许多贫困村都上报并开工建设后,才赶到县扶贫办申报,说明了迟报原因,县扶贫办领导想方设法给排进了项目库,并到县发改局备案。现在,项目已在建设中,4月底就可以并网发电了。 县水利局水东组河床因筑坝被抬高,去年“5.8”洪灾,近200余亩塅面田又被越过土堤的洪水淹没,烟田浸水,农户损失大。村里干部上报了新建防洪堤项目,为赶农时,项目还未敲定,就匆忙招标上马了。防洪堤建设投入了近20万元,群众高兴了,村干部却犯愁了,该项目上报后省上没有批下来。年关到了,项目承包人要来领工程款,挂村乡干部和村干部只能到水利局求助了。局领导听后,没有责备,反而说村干部有干劲,并当即表态想办法帮助村里克服困难。 …… 百姓的事无小事,贫困户脱贫的事桩桩是大事。心存百姓的人,百姓心中也有你。(开善乡文/王高飞 图/江庆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