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来到大田乡大田村村民黄传芳家中,只见老人坐在家门口编竹筐,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在竹篾之间穿梭。伴随着声声轻响,根根柔软的竹篾编成了一个实用美观的竹筐。 黄传芳是乡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体弱多病,自己也年老无法干重活,缺劳力是其主要致贫原因。在乡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及村书记、村主任积极帮他寻找增收门路,得知老人会编竹筐的手艺,开春时节,便指导老人动手创收。 编织竹筐需要先将山上砍下来的竹子破成一条条长长的竹篾,然后打筐底,接着是编筐身、收筐嘴,最后一步是装筐骨,俗称起筐斗,主要是为了加固筐身,来增强筐的承受力。由于砍竹子、破竹篾等工序需要耗费大量体力,老人一天编织竹筐1至2个,1对竹筐能卖45元左右。“慢工出细活”,老人的手艺渐渐收到大家青睐,还有街坊邻居前来订制哩。尤其现近天气回暖,挖笋日渐火热,老人近两个月来编织的竹筐已经全部卖出,增收1000余元。 “现在上了年纪,打工没人要,还要在家照顾老伴。现在编竹筐也能赚些钱,给政府减轻负担。”老人一边编竹筐一边乐呵地向笔者说。(大田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