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走进岩坑赤溪村,扑鼻而来的香味,闻香而至,看到锅中冒着浓浓的气。走进隔间,看到桌上摆着四四方方的木盒,引起了笔者强烈的好奇心。
“锅里在煮的是纯甘蔗汁,慢慢熬就会变成红糖,从种、砍、洗、榨、熬、凉、装都是纯手工制作,不添加其他东西,我们从早上四点起来榨汁,要到晚上 9点多才能熬好。”制糖人吴增贵告诉笔者。 吴增贵是开善乡岩坑村人,古法制糖已经有20多年了,利用抛荒地种了 6亩多甘蔗,吴增贵告诉笔者,甘蔗一旦用化肥浇灌过就无法熬糖,所以这6亩甘蔗全都是靠全家人手工拔草。甘蔗采回来也是一根根用刷子刷干净,耗时相当大。他是一个善于专研的人,自制了一台甘蔗榨汁机,这台榨汁机也已伴随他 20余年了。当笔者问到销售情况时,吴增贵非常自豪的告诉笔者,他通过微商、购买过的顾客口口相传,目前的红糖的市场是供不应求的。 据了解,吴增贵不仅仅种甘蔗,还种锥栗,养土鸡,目前已有 500余亩的锥栗,是开善乡目前种植锥栗规模最大的,40余头的土鸡也是纯天然放养。他注重产品的推销和宣传的,成立了三明市泰宁县康栗农场,把锥栗、红糖、土鸡的信息发布到福建农产品信息网,让更多人能够了解他的农产品。吴增贵告诉笔者他下一步的计划是扩大甘蔗的种植规模,购买一台先进的榨汁机,确保不浪费,再盖一个小厂房,多建几个灶台,这样家里就能多省些空间,也让制作红糖的程序更加规范化。 当笔者要离开岩坑村时,在村口看到一座新盖的亭子,村书记告诉笔者,这是吴增贵自己出资建的,主要是为了让村民等车或者干农活时能避避雨、休息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