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天公作美,阳光明媚,帐干村刘家组的村民们心情也特别带劲,穿上雨鞋,戴上斗笠,扛着工具直奔刘家组道路施工现场,就希望借着这美美地天气,抢抓时间修好通往自家农田的谋生路。 “这条路总算快完工了,今年冬天收冬笋时大家也就可以轻松了。”干活休息间隙,帐干村刘家组村民吕有应看着即将完工的水泥路不禁感慨到,激动地都快落泪了。 在这之前,只要说到这条路,刘家组的人都是满眼无助苦,一把辛酸泪。 天灾无情 全组搬迁 刘家组全组有41户,188 人,原本是帐干村居住比较集中的组,然而,2010年“6 ·18”洪灾改变了这一切,雨势过大,造成山体滑坡,导致刘家组成了严重的地质灾害点,居住环境的改变影响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对刘家组进行全组搬迁,有的在三里亭村落脚,有的在丰岩村另立新居。 人搬迁了,居住安全得到了保障,可村民的生产资料却无法搬离,仍留在帐干村刘家组,刘家组全组的营生就受到了阻碍。 交通不便 谋生受阻 俗话说,靠山吃山,刘家组有水田300余亩,毛竹山 5000余亩,丰富的生产资料是刘家组村民的生产生活之源。 “在大年时,村民一年卖毛竹、卖竹笋收入可以达到4万余元,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帐干村主任上官振芳介绍说。 然而,山路崎岖狭小,坡陡弯险,无法通货运车,只能通农用车;再者洪灾的后遗症仍然存在,一遇雨天,去刘家组的道路就滑坡落泥,道路泥泞不堪,打滑严重,连摩托车都没法骑,村民只能走路上山,五、六公里的行程,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交通不便,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众望修路 困难重重 “这条路真的要修修了,我们一天天老,现在年轻还勉强干得动,以后可怎么办啊?村长,你给我们想想办法啊!” “是啊,每天付出两倍的努力,还得不到别人一半的收获,太不划算了。” 2016年年初,刘家组村民又到村里提意见,村长上官振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村财零收入,修路都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工程,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你们的苦我也懂,我们村干部会尽我们所能筹集资金,争取修好这条路的。”资金困难摆在眼前,但为民办事的心仍是滚烫的。 之后,村干部就开始了漫漫的筹资之路,村长三番五次地向镇里递申请,要项目,不管是多“少”的资金,只要能争取到,他都不浪费一丝机会;交通局、林业局、农业局 ……只要是挂边的部门,都能看到帐干村村长的身影。 最终,在村干部的努力下,筹集50余万元修路资金。 刘家组道路长5公里,硬化下来,将近要花费120 多万元。 还差额近70万元,怎么办?难题,又一次摆在村干部和刘家组村民面前。 众志成城 理事会筹钱出力把路修 “这条路是我们的谋生路,村干部已经帮我们筹到一笔资金了,我们自己也出些力,今年就把这路修了,我出 1万。”刘家组组长吕有应率先表态! “对,修桥补路是善事,我们自己出力也是应该的,我也出一万。”另一村民紧随其后。 “我也出一万”“我也村一万”…… 就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同意出资修路,并讨论出成立理事会的法子,每个家族选一人为会员,组成“帐干村民小组理事会”,并由刘家组组长吕有应担任理事会会长,来管理资金的使用情况,把路修好,以后刘家组有其他事,也可以通过理事会进行处理。 修路款由村民自发出资,没有定额也没有限额,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家庭经济情况来出,有的多些,有的少些,总计有 50余万元,组长吕有应出资3.6万元,属出资最多者。 为了能省些修路钱,理事会商议,修路工人工作就全由刘家组村民自己承当,村民轮班职守。 2016年6月,刘家组村民就开始着手修路的事,修整路基、拓宽拓缓,村民轮流当义工,两个月后,进入硬化阶段,运入沙石,搅拌机开始作业,一米、两米 ……一公里、两公里,一步一步硬化好山间小道,一点一滴浸润到村民心田。 日前,修路工程已接近尾声,村民脸上的笑容也如阳光般灿烂。 “今年冬天挖笋我就可以开着自家的皮卡车上山了!”村民开心地说着。(江慧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