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定要好好保护环境。”是199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泰宁上清溪留下的朴素而深远的嘱托。二十八载春秋,泰宁县将这份嘱托化为行动,以生态保护为根,以绿色发展为本,成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生态富民之路。
水际村,位于大金湖畔,曾是省级贫困村,如今成了“三明旅游第一村”,实现了生态“变现”,乡村富裕。从“守着山水愁饭吃”到“靠着山水赚好钱”,泰宁用实打实的“旅游产业成绩单”证明:把生态保护好,经济发展之路才能走得更长远。这份“看得见”的生态福祉,是泰宁县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生动写照。 五年来, 泰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 书写了一份高质量的“绿色答卷”。 生态环境从“持续向好”到“全域优质” 筑牢绿色发展根基 “十四五”期间,泰宁县聚焦“气、水、土”三大领域,打出系统治理组合拳,构建起管好“山头、水头、村头”的立体化生态保护模式,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01 守护“泰宁蓝”,空气常新成常态: 通过开展“三气三烧三尘一限(生产工艺废气、工业锅炉废气、机动车尾气,垃圾焚烧、秸秆焚烧、露天烧烤,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堆场扬尘,烟花爆竹限放)”、餐饮油烟等专项整治,泰宁县向深层次污染源“亮剑”。
2024年泰宁县油烟投诉量全市最少,妥善处理油烟投诉件23件,办结率与满意率均达100%,其成功做法入选省、市餐饮油烟整治典型案例,相关经验被《中国环境报》等媒体报道。2021至2024年,县域空气质量3年高居全省第一,6项主要污染物指标持续优于国家一级标准,“泰宁蓝”已成为一张亮丽名片。 02 保障“优质水”,河湖清澈润心田: 为守护好一泓清水,泰宁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从饮用水水源地到河湖入口,构建起严密的水环境防护网;同时,加密手工监测频次,动态掌握水质变化情况,主动排查风险隐患,精准施策管理。
通过实施际头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提升工程、推进城乡污水治理以及大金湖流域生态修复等项目,并专项治理入河排污口、农业面源污染等,实现了水环境质量的整体跃升。2024年清理大金湖水面垃圾8000余吨、水葫芦600立方米。“十四五”时期,泰宁县所有国控、省控断面、小流域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Ⅱ类标准,全域优质水成为现实。 03 净化“希望土”,净土安居有保障: 在土壤与固废防治战场,泰宁县坚持预防为主、管控结合。通过开展“守护净土”行动、完成重点地块调查修复、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机制,并强化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全流程监管,确保了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均达到100%,牢牢守住了土壤环境安全底线。 生态品牌从“价值转化”到“全国示范” 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持续的环境治理,结出了丰硕的生态成果。泰宁的生态“高颜值”正转化为发展“高价值”,一系列国家级、省级荣誉纷至沓来。
泰宁入选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入选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以及新一轮国家生态综合补偿典型地区,2023年,泰宁作为全省唯一、全国5个代表之一,在全国生态补偿工作现场会上分享经验;泰宁大金湖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2025年金溪(泰宁段)参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2025年1-9月,农村建设品质提升重点任务已完成投资21208.09万元,水际村等103个“绿盈乡村”如明珠般散落,占全县村庄总数的92.8%,构建起美丽的乡村生态群落。 治理创新从“机制突破”到“价值实现” 提供生态文明泰宁样本 在夯实生态本底的同时,泰宁县更以一系列全国、全省首创的机制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泰宁智慧”。
▶ 创新司法与执法机制,筑牢法治屏障。 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修复失信惩戒机制,创新发出全国首份“生态环境修复失信令”;创新推行生态综合执法大队、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四方联动”执法机制,发出全国首份“护河令”“放养令”,以最严格的制度守护绿水青山。泰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在2024-2025年,分获市生态环境执法比赛团体三等奖、团体二等奖,1人获省上表彰。 ▶ 创新社会参与模式,凝聚治水合力。 创新开展“政协委员河湖长”跨界流域县际联巡,成立全市首个“幸福河湖促进会”,推动首艘新能源纯电动船舶顺利下水,构建起全社会共建共享幸福河湖的新格局。 ▶ 探索生态价值实现,点“绿”成“金”。 2025年8月,全国首单丹霞地貌生态美学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交易在泰宁成功落地,标志着泰宁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方面为全国提供了极具示范意义的实践样本。位于大金湖景区的锦江国际度假酒店“光储充微电网”示范项目建成投运,不仅能够利用光伏发电,还可以储能,每年可有效利用光能发电40万千瓦时。 环境管理从“人防为主”到“智慧赋能” 治理能力现代化升级 面对广阔的监管区域,泰宁县向科技借力,推动环境管理走向“智慧化”。通过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利用无人机、水质自动监测站等智慧手段,环境监测如同拥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同时,深化“放管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管理不断优化提质,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管理保障,实现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升级。
“新征程上,我们将持续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全力描绘‘河湖清丽、山海清新、城乡清美’的美丽泰宁新画卷,在2027年前实现整县美丽乡村建设。”泰宁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张武盛对未来充满信心。 从污染防治的攻坚克难,到生态价值的成功转化,再到治理模式的开拓创新,泰宁完成了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这不仅是环境质量的提升,更是发展理念、治理格局与价值实现路径的全面升华。一个天更蓝、水更清、产业更优、机制更活的美丽泰宁,正以其更加迷人的风采,展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磅礴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