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6日,在泰宁县朱口镇音山村泓丰园农场的粮食加工厂里,3台大型稻谷烘干机械全力运转,烘干的稻谷通过传输带,源源不断地运往仓库,受雨水天气影响,厂里的稻谷烘干机械开启了“加班”模式。
“这是今年新购置的大型设备,享受了农机购置补贴,共投入30余万元。”农场负责人余庆昌称赞道。 “人工晾晒既要看天,又得看场地。每批次稻谷要晾晒3天,还得多人翻晒打理,费时又费力。”余庆昌是县里的种粮大户,他算了笔账,3台机械日可烘干稻谷120吨,仅需一人操作,人工和时间成本能节省大半。 余庆昌有长远的市场经济思维,他早就看准泰宁良好的生态条件能种出好米。 2016年,他从上海返乡跨行种水稻,创立了自有品牌“泓丰园”。经过精心选种和多年培育,“泓丰园”香米成功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农场产的香米在本地市场供不应求。值得一提的是,这畅销的香米大多来自复垦田。
余庆昌今年秋收水稻3100亩,除生产供销社的订单粮外,种植的600亩“泓丰园”品牌香米中,有300亩来自抛荒田复垦,亩产达600公斤。 从2019年至今,他已累计投入600余万元,将朱口镇各村2600亩分散、零碎的抛荒田平整改造为高标准农田。 农业增收,品牌化是关键。余庆昌目光长远,他的目标是让泰宁大米“卖上好价”,走出本地,用品质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为此,余庆昌牵头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发展稻米加工产业,打造“生产、供应、销售”一体化服务体系。此外,流转盘活了闲置土地,合同期满后,这些“熟化”的良田将返还给农户种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共同发展。
如今,合作社配备了专业农机手和各式农机,服务涵盖育秧、耕整、植保、收割、烘干,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农场年种植优质水稻面积7500多亩,年产值达千万元。(记者:刘清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