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共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公布福建省名镇名村志精品工程第一批志书名单,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志》成功上榜。
大源村文亭 大源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自唐末南唐宰相严续开基以来,已走过千年历程。明清时期,这里更是成为闽赣边界的商贸重镇,圩场、商铺、酒肆林立,古道穿村而过,戴氏官厅、南溪圣殿、文亭、文昌阁等古建见证着当年的繁盛,每一处驿路遗迹都镌刻着过往的繁华。
赤膊龙灯曾亮相央视节目 文化传承从未间断 大源村有两项省级非遗——傩舞、赤膊龙灯,一项市级非遗——大源唱曲,“傩舞”曾两度赴京参加汇演,亮相央视系列节目,“赤膊龙灯”也曾亮相于央视“一年又一年”民俗节目。而大源唱曲则更贴近百姓生活,创作者们以方言为载体,将传统曲调与新时代的政策理论、身边故事相结合,让非遗在寓教于乐中焕发新活力,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
红十三师战地指挥部旧址 红色基因更让古村熠熠生辉 作为首批中央红军村,大源村曾是红五军团十三师诞生地和新桥反击战指挥部所在地。1934年,开国上将陈伯钧在戴氏官厅运筹帷幄,红军战士在此浴血奋战,当地村民则主动带路、看护伤员,用朴实的行动诠释“军民同心”的深厚情谊。如今,大源乡革命委员会暨红13师指挥部旧址、大源乡游击队队部旧址等革命遗存得以修缮、保存完好,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成为《大源村志》中最厚重、最动人的红色篇章。 此次《大源村志》入选省级名镇名村志精品工程志书名单,不仅为系统梳理大源村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与革命记忆提供了权威载体,更精准契合了“留文、留魂、留旧”的文化保护宗旨。它不仅是乡土教育的生动教材,更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厚的文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