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泰宁在线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泰宁新闻网>专题专栏>“勇担当、促攻坚、建新功”百日攻坚> > 正文
勇担当 促攻坚 建新功|泰宁:开善腐竹里的振兴密码
2025-10-25 22:07:00    来源:开善乡   编辑:方玲   责任编辑:杨敏 审核:陈启芳  

在泰宁县开善乡,叫醒人们的闹钟往往是弥漫在空气中那股醇厚的豆香。这香气,源自池中缓缓凝结的那一张张“金皮”——腐竹。这不仅是舌尖上的乡愁,更是一场关于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增收的生动实践。

从农田到车间,传统技艺的现代化突围

凌晨五点,江大姐便在豆腐皮厂房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江大姐的手在浆池上方轻轻掠过,手腕一沉、一抖、一挑,一张色泽金黄、油润光亮的腐竹便完美成型。这双手,曾是在农田耕地干活,如今,却因腐竹产业,重新找到了与家乡连接的根。

过去,江大姐和许多乡亲一样,守着家中的农田,却只能赚取微薄的生活费。“家乡的产业单一,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这儿。”

然而,转机往往就藏在这些困境之中,就在大家为家乡发展发愁的时候,一批有想法“能人”站了出来,其中就包括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的杨林均。

2024年,开善乡以“村集体+企业”模式盘活闲置厂房,引入腐竹制作大户杨林均,投资126万元打造一体化生产线,将传统工艺与半机械化设备结合,实现蒸煮、烘烤、筛选等环节标准化作业。

“过去手工揭皮,一锅豆浆只能做10斤腐竹,现在一条生产线每小时产30斤。”杨林均指着蒸煮车间介绍。技术升级不仅让效率提升3倍,更通过SC认证打开商超渠道,产品远销福州、泉州等地。村集体以厂房入股,年增收2万元,村民实现“农忙种豆、农闲务工”的灵活就业,人均月收入增加3000元。

能人效应,乡土人才“领头雁”作用

杨林均的创业故事,是开善乡“能人带富”的缩影。这位35岁的中专生曾在外打工多年,2018年返乡创办首家腐竹作坊时,因技术不成熟、销路狭窄屡遭挫折。“起初温度控制不好,一锅豆浆能废掉三分之一。”

如今,杨林均不仅是加工厂负责人,更成为乡里“能人库”的导师。村民纷纷感慨:“过去年轻人往外跑,现在返乡支持家乡产业的多了。”

“腐竹经济”链,小产业撬动大循环

开善乡的实践,为山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培育本土能人、延伸产业链条,腐竹产业实现了“三变”。

资源变资产:闲置厂房变身标准化车间,村集体资产增值;农民变工人:传统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技能与收入双提升;产品变商品:古法腐竹突破地域限制,成为文旅伴手礼。

数据显示,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15%,参与的农户人均增收近1万元。更可贵的是,产业崛起吸引了青年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站在墩上村的山坡上远眺,金溪河蜿蜒流淌,腐竹加工厂的屋顶在阳光下泛着银光。

杨林均指着规划图畅谈未来:“明年要建冷链仓库,开发即食腐竹等新产品,还要和旅行社合作,让游客、研学学生体验腐竹制作。”一张腐竹很轻,轻如蝉翼;一张腐竹也很重,承载着一个乡镇乡村振兴的希望与未来。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主办单位:中共泰宁县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泰宁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泰宁县新闻中心 Copyright © 2010-2016 zgtn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非转载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泰宁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投稿、​举报邮箱:tntv001@163.com | 举报电话0598—7832300 |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2023010551号
地址:福建省泰宁县杉城镇东洲路6号 | 邮编:354400
中文域名:中国泰宁在线.公益  
| 您是第 1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