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在泰宁县下渠镇大坑村的黄花菜种植基地内,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院长李法云正与福建承远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桂英一同深入田间,细致察看各品种黄花菜的长势。这一场景,正是沪明对口合作在泰宁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 今年6月,得益于县科技局和下渠镇的积极牵线,李法云作为沪明对口合作选派至泰宁的科技特派员,与福建承远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携手合作。这场跨越山海的“联姻”,为泰宁农业注入了全新的科技活力。 “科技特派员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种质资源,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打开了黄花菜产业发展的新视野。”谢桂英道出了心声。在她看来,科技特派员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了山区农业与前沿科技。 那么,这条“科技桥”将如何引领产业前行?李法云勾勒出一条清晰的产业升级路径:帮助企业全面认识黄花菜价值;利用泰宁本地野生黄花菜花期长的特性,开展选种育种,培育适合盆栽观赏的新品种; 深度挖掘黄花菜“全身都是宝”的潜力,通过提升附加值和推动农文旅融合,让这朵小小的黄花绽放出更大效益。 谋划好了,说干就干。眼下,李法云正和公司积极筹备萱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通过“种质资源创新、技术产品研发、产业融合模式”三大突破,系统构建“科技-文化-生态-经济”四位一体的发展路径。 项目落地后将建成泰宁首个市级萱草种质资源圃,并引进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家萱草种质资源库新优品种,收集保存50余份种质,选育“观食两用”新品种;同时规划建设萱草感恩园、DIY工坊等设施,将萱草产业与研学旅游、亲子教育深度融合,打造“种植-加工-文旅”全产业链,为泰宁黄花菜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 这一系列科技实践的背后,是泰宁县对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持续深化与系统推进。 今年以来,泰宁县以创新体系建设为支撑,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手段,突出人才引进、项目推进、平台建设,进一步集聚资源、优化环境,不断为县域经济注入科技动能。 截至目前,泰宁县通过“揭榜挂帅”“双向选择”等机制,成功选认省级科技特派员26名、团队特派员6个,并依托沪明对口合作平台,引进了15名上海专家加入市级科技特派员队伍,为山区发展带来前沿理念与技术支撑。在项目推进方面,2025年已有多个科特派项目获得省级立项或通过验收,累计争取上级资金近200万元,有效提升了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此外,全县新增3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院县合作成效显著,其中科荟种业与省农科院合作的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充分展现了泰宁科技创新的扎实成效。(记者 李少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