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日,泰宁县尚书第景区人头攒动,青年志愿者邓兴剀正引导游客有序排队:“请大家保管好随身物品,文明游览更舒心!”他胸前的红色马甲与古城灰墙相映,成为流动的“文明风景线”。 作为“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泰宁以“地质奇观、人文古韵”闻名,而如今,文明旅游已成为与丹霞山水、古城文化并列的“第三张名片”,让每一位游客在欣赏美景时,更感受到这座小城的温度。 
 志愿服务,从游客问到主动帮。“九龙潭景区离城区远吗?”“网上购票需要换纸质票吗?”…… 在泰宁古城志愿服务站,来自福州的游客张女士刚开口,志愿者便递上景区导览图,详细介绍交通接驳与游玩路线。这样的场景,在泰宁13个景区志愿服务站每天都在上演。 国庆期间,泰宁组建22支文明旅游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来自高校、企业、机关,他们不仅提供咨询、行李寄存、垃圾清理等基础服务,还化身“本地向导”,推荐有机鱼、农家菜等特色美食,让游客“玩得顺心、吃得放心”。 “上次来泰宁,志愿者帮我们找到了隐藏的老字号餐馆;这次再来,他们又推荐了‘泰宁晚茶’双节美食嘉年华,泰宁的服务太贴心了!”从江西来的张女士欣喜说道。 
 在“泰宁晚茶”双节美食嘉年华活动现场,志愿者全程引导游客打卡非遗茶点摊位、参与手工茶果制作体验,还贴心协调桌椅座位、提供热茶水续杯服务,让这场“舌尖上的节庆之旅”更添温馨与便利。 文明细节,从标语牌到新风尚。走进泰宁各景区,“爱护丹霞地貌,请勿攀爬刻画”“带走美好回忆,留下干净环境”等温馨提示牌随处可见。 
 但更动人的是游客的自觉行动,在寨下大峡谷,孩子们将零食包装塞进随身垃圾袋;在大金湖游船码头,游客主动排队,轻声交流以免惊扰湖面水鸟。这种转变,源于泰宁“润物细无声”的文明引导——通过发放《文明旅游倡议书》、举办“环保小卫士”亲子活动,让“文明旅游”从口号变为习惯。 “我们在景区入口设置‘文明旅游打卡点’,游客扫码就能参与‘垃圾兑换文创’活动,既有趣又有意义。”泰宁县文旅局工作人员介绍道,今年国庆期间,泰宁各大旅游区游客量同比增长20%,但景区垃圾量反而下降15%,这就是文明旅游的力量。 
 文旅融合,让文明与美景共生长。泰宁的文明旅游,不止于“不破坏”,更在于“共创造”。在梅林戏非遗展演现场,游客自觉将手机调至静音,跟随剧情鼓掌;在“桃源雅韵·帷幄宴”古风活动中,身着汉服的游客轻提裙摆穿行桃林,与金黄桃果构成一幅“人在画中游”的和谐图景。这种“沉浸式”文明体验,让游客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也成为文明的践行者。 “泰宁的美,是丹霞的奇、古城的韵,更是游客与当地人共同守护的文明之美。”正如志愿者邓兴剀所说,当文明成为旅途中的习惯,游客们每一次停留,都是对泰宁这片土地最深的敬意。(记者:陈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