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宁县乡村振兴的田野上、产业发展的车间里、民生服务的“窗口”前、县域发展的“决策圈”中,活跃着这样一群特殊的“答卷人”——从中央、省、市奔赴而来的挂职干部。他们怀揣使命而来,带着政策资源、专业能力与先进理念,以敢闯敢试的劲头突破瓶颈,一头扎进基层治理、产业培育的火热实践中;他们以“驻县”为“驻家”,以“挂职”为“尽责”,用年轻的脚步丈量民情,用热忱的付出温暖民心。 从今天(9月27日)起,泰宁县融媒体中心、泰宁县委组织部联合推出《扎根基层 实干为民》专栏,展现挂职干部“驻一方水土、兴一方发展、惠一方民生”的初心与作为,凝聚起全县上下勠力同心、踔厉奋发,共促泰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来到泰宁工作,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能在这里工作和学习,我深感荣幸,也倍感责任重大。”9月26日,回顾一年来的挂职历程,欧阳彬感触颇深。于他而言,这段时光远不止是岗位的变换,更是一场融入地方发展脉搏、倾听群众心声的深切实践。 2024年8月,省人大常委会干部欧阳彬,经组织选派赴泰宁县人民政府挂职,担任副县长,负责省直单位对口支援、自然资源等工作。 初到泰宁,人生地疏。欧阳彬便将基层作为熟悉情况、开展工作的第一线。他先后深入9个乡镇、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实地调研50余次,全面了解泰宁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为工作开展夯实了基础。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经过走访和调研后,我发现泰宁县作为全国耕地保护任务重点区域之一,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面临着耕地恢复压力大、图斑整改任务重等挑战。”欧阳彬说,再加上乡镇财力有限,资金保障不足就成为制约耕地可持续保护和基层积极性调动的重要因素。 发现问题关键所在之后,欧阳彬便充分发挥挂职干部的沟通桥梁作用,多次赴省、市相关部门沟通汇报,积极争取专项资金,累计获得灾毁复垦、耕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等各类资金1191万元,缓解县级财政压力。此外,在他的推动下,2025年初县财政将耕地恢复补助资金纳入年初预算,并将亩均补偿标准提高到5000元,要求及时足额拨付至乡镇和农户,极大增强了基层信心和动力。 有了资金保障的同时,欧阳彬还通过高频次的专题部署和一线督查,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各乡镇、部门切实动起来、紧起来。截至去年底,全县累计完成耕地恢复1572亩,新增粮食产能26.8万公斤。在2025年上半年补充耕地三项指标考核中,泰宁县完成率居全市第一,实现指标交易金额7889.9万元,有效推进了全县耕地保护与整治。 另一边,面对耕地流出图斑整改难题,欧阳彬也坚持亲自带队,逐一现场勘查、分析研判,按照“一地一策”原则制定复垦方案,指挥调度全县违法图斑整治任务,加强执法监管,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115亩,殡葬领域23宗违法占用耕地案件全部查处,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也已全部整改到位。 “这些工作涉及多方利益调整和历史矛盾化解,虽艰难但意义深远。”欧阳彬说,看到一片片流失耕地重焕生机,变为良田沃土,为全县粮食安全筑牢底线,自己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事事关乎百姓民生。 挂职一年间,欧阳彬始终怀揣责任、饱含热情,奋战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从耕地保护到用地保障,从地灾防治到破解“办证难”历史遗留问题,他坚持深入田间地头、走访企业农户,瞄准痛点攻坚克难,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换来了群众更多的获得感、更高的满意度。 在他的推动下,2024年10月成功为林农邓仁义颁发泰宁县首本林下空间经营权证书,为林业大户开展林权类不动产登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24年12月泰宁县梅口乡麦坑村龚家地宗地编号JT2024-1地块成功挂牌出让入市,成为三明首宗入市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实现了三明集体土地入市“零的突破”。 这些突破不仅是一项项改革成果,更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安心立事、用心谋事、专心干事。”欧阳彬说,这十二个字是自己到泰宁挂职以来,始终如一的精神坐标和行动底色。(记者 李少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