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泰宁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活跃着这样一群肩负使命、躬身笃行的身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驻村第一书记。 他们从机关、企事业单位走来,扎根最基层的土壤,将心血倾注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他们是政策的落点,将党委政府的战略举措细化为村庄发展的路径;他们是攻坚的先锋,在乡村振兴的前沿直面挑战,敢啃硬骨头;他们是党建的旗帜,强班子、带队伍,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今天,我们走进泰宁县朱口镇龙湖村,一起了解驻村第一书记吴晓萍的奋斗故事。 在泰宁县朱口镇,藏着一个宁静祥和的村落——龙湖村。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缕炊烟,都默默见证着驻村第一书记吴晓萍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记录着她为村落发展倾注的心血。 吴晓萍向村民解读医保政策 1993年,吴晓萍怀揣着热忱与担当报名参军;2021年12月,毅然选择转业到福建省医保系统工作。漫长的部队生活,不仅锤炼出她坚韧不拔的性格,更在她心底深深种下了 “为人民服务” 的种子。如今,她带着这份初心与军人特有的果敢坚毅,怀着对百姓的深情厚爱,在龙湖村的土地上,用心书写着一段段温暖动人的民生篇章 。 医保守护千家安康 医保是龙湖村村民最关心的事,也是吴晓萍书记到任后的工作重点。因目睹过不少家庭因病陷入困境,她下定决心要让医保覆盖每一位村民。 今年年初,吴晓萍走访村民老黄家时了解到,他的6个月大的外孙女因持外国护照一直无法办理医保,孩子多病导致频繁住院,医疗费成了家庭的沉重负担。在多方咨询无果后,吴晓萍没有放弃,她坚持查找政策,最终通过与省医保中心沟通,在一份妇女儿童关爱政策纪要中找到依据。 她随即协调县医保局和镇信用社,成功为孩子办理了医保参保手续并制作实体卡,还现场教老黄如何使用和缴费。老黄红着眼眶连连道谢:“吴书记,太感谢您了!” 这只是她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为提高全村参保率,她带领村干部和协理员挨家挨户宣传。起初不少村民不愿参保,吴晓萍就以真实案例耐心讲解,带动村“两委”分片包干,上门为老人服务,帮大家算好“健康账”。 她走遍全村每一个角落,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心中有数。最终,在她的努力和推动下,龙湖村顺利完成2025年度医保缴费,参保率从她刚上任时的86%提高到95%。 教育播种希望之光 除了医疗,吴晓萍对教育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龙湖村虽拥有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村民就业相对稳定,但她深知,孩子才是村子的未来,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 今年1月,龙湖工业园区一名云南籍务工人员的子女在学校意外受伤,住院花费5000多元。由于孩子没有参保基本医保,仅购买了普惠医联保险,无法报销医疗费用,让这个本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吴晓萍得知后,第一时间带领村“两委”干部赶到学校了解情况。她主动协调县医保中心、学校与家长三方沟通,以真诚打动了校领导,最终通过校方商业保险为孩子报销了全部医药费。更令人感动的是,在孩子返校开学第一天,吴晓萍冒着大雨与镇人社所医保协理员一起,在村部为其办理了医保手续。 “我们要尽全力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只有让他们安心生活,才能更好地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吴晓萍这样说道。 在走访调研中,吴晓萍还注意到龙湖幼儿园教学设备陈旧、户外设施老化的问题。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她积极争取多方支持。通过反复沟通和协调,最终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成功争取到一笔专项经费,计划于今年下半年用于更新幼儿园教具和改善校园环境,全面提升教学环境。 民生举措温暖田野乡间 “九妹,谢谢你天天来看我们这些老人家。”九妹是村里人给吴晓萍起的昵称,她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守护者,始终把村民的冷暖放在心上。 2025年元旦,村里喜气洋洋。吴晓萍走访到村民童本恩家,闲聊间,一位村民提到:“书记,我家水龙头一到下雨就出黄水,夏天水还特别小,能帮忙看看吗?”这句话,被吴晓萍记在了心里。 第二天,她就带领村“两委”干部全面排查全村供水状况,发现普遍存在水压不稳、管道老化等问题,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危害健康。 吴晓萍立即联系县水利局求助。工作人员现场检查后,先更换了严重锈蚀的加压阀。她全程在场,帮忙递工具、协调沟通。当清水哗哗流出,村民们都高兴极了。 但她并没有就此停下。为了彻底解决水质问题,她又积极对接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组,多次反映情况、报送材料,推动龙湖村纳入改造计划。不久后,新的水质过滤器安装完成,全村用上了干净、放心、稳定的自来水。 吴晓萍协调推进有关项目 基层工作不需要追求多么宏伟的目标,也不需要用华丽的辞藻去修饰,只要能够真正俯下身子,倾听群众的声音,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哪怕只是最细微的困扰,都能成为百姓生活里的一束光。吴晓萍从部队到机关再到乡村,身份虽然发生了转变,但为民服务的初心却从未改变,在龙湖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续写着属于她的奉献篇章。(记者:徐艳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