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宁这片浸润着千年历史韵味的古城中,有一群“她们”——正以女性的勤劳质朴与坚韧果敢,在古城烟火业态里,悄然开辟属于女性的广阔赛道。她们以细腻的视角、温暖的力量,让古老街巷既保留岁月的温度,又生长出蓬勃的生机。 就让我们走进古城烟火中的“她们”——拓印装裱守艺者 缓步踏入泰宁古城,循着青石板路的蜿蜒脉络向进士巷深处走去,一缕淡淡的墨香自巷陌深处飘来,带着时光沉淀的温润,那是宣纸与墨锭的私语,是拓包与石碑的摩挲,是“梁氏拓印装裱”百年传承的印记。 向内望去,梁氏祖屋内,梁臻正低头专注调墨,指尖捏着块磨得发亮的拓包,一举一动间,都浸着老手艺的温软与力量。 “梁氏拓印装裱”技艺传承近百年,在祖辈们的创立、承袭与创新下,目前已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臻的祖父梁鼎业,年少时拜师江西“大生堂”师傅学艺,后自立门户,开设“梁鼎盛纸张文具店”,兼营拓印与装裱业务。梁臻的母亲李春英,凭借“绫边齐、针脚细”的精湛装裱技术,让经其拓印、装裱的朱熹《四季诗》作品流传海内外。 ▲朱熹《四季诗》 由于从小便跟着爷爷和母亲做帮手,梁臻对拓印和字画装裱早已轻车熟路。2020年,她正式接手梁氏拓印与装裱工作,成为“梁氏拓印装裱”传承人。在继承与发扬梁氏拓印、字画装裱技艺的实践中,她更以女性独有的细腻与韧性,为这门老手艺注入新活力。她积极挖掘地方特色元素、雕刻拓版,融入拓印实践;将古老技艺带出深宅,铺展于山石之间,让沉睡的古老文字通过拓印,走进当代人的视野与生活。 如今,梁臻不仅稳稳接住了祖辈的手艺,更让“她力量”像拓片上的墨色一般,在千年古巷里慢慢晕开,滋养出老手艺的新生机。“梁氏拓印装裱”已成为泰宁古城业态中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手艺名片,更成为古城文旅融合发展的亮眼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