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硕果累累。9月11日,在泰宁县杉城镇的大自然梅花鹿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养殖场内却是一派忙碌景象。公司负责人廖财应和员工们正麻利地备好麻药针、止疼药、草木灰和手锯,准备迎接当天的鹿茸采收——这是一年中最关键的“黄金时段”。 “割鹿茸必须赶在6月至9月,逾期鹿茸就会骨化,药效和价值都会大打折扣。”廖财应一边调试兽用麻醉吹针注射器,一边介绍,“2岁到8岁的公鹿是产茸黄金期,一头健康公鹿一次能割5斤左右鲜茸,按市场价5000元/斤算,单头鹿的茸就能带来2万多元收入。” 随着一声轻微的“咻”声,麻醉针精准刺入成年公鹿臀部肌肉。10分钟后,梅花鹿平稳卧倒,廖财应与同事迅速上前固定鹿头,手锯起落间,仅用5分钟便将一对重约4斤的鹿茸完整割下。 紧接着,他们为鹿的伤口敷上止疼药和草木灰止血,注射解药后,梅花鹿很快恢复活力,蹦跳着回到鹿群。“整个过程注重动物福利,伤口愈合快,对鹿的健康和来年产茸都没影响。”看到成群待个割鹿茸的梅花鹿,廖财应满心欢喜的说道。 作为知名的旅游县,泰宁依托优质的山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将梅花鹿养殖打造成特色富民产业。 “梅花鹿全身是宝,鹿茸是‘补益中药之王’,鹿肾、鹿血、鹿筋、鹿鞭等都是名贵中药材,鹿骨可以熬成胶,鹿肉也深受市场欢迎。”廖财应介绍,目前养殖场有近500只梅花鹿,预计割鹿茸300斤,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参与养殖、加工,形成从养殖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年综合产值突破千万元。 从山林间的“活宝”到农户手中的“金钥匙”,泰宁梅花鹿养殖不仅守护了生态,更蹚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乡村振兴路。随着秋季产茸季进入尾声,养殖场正忙着将新鲜鹿茸清洗、消毒、烘烤等加工步骤,将成品鹿茸成切片、粉剂等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发往全国各地,让“泰宁鹿品”香飘大江南北。(记者:陈曦 李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