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泰宁在线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泰宁新闻网>农业科技> > 正文
泰宁:一粒小籽花生的乡村振兴路丨聚焦城乡融合发展 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2025-09-01 18:17:00    来源:泰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方玲   责任编辑:杨敏 审核:陈启芳  

眼下正值花生收获季,近日,泰宁县朱口镇王坑村荷你相遇农旅发展有限公司的花生种植基地里,农户们正忙着拔株、抖泥、摘果、清洗采收现场,一派繁忙又喜悦的丰收景象。

今年花生迎来大丰收,一棵花生苗能结七八十粒,粒粒饱满。“今年亩产超300斤,心里别提有多踏实了!”农户余绍传挑起刚收获的新鲜花生,笑意全写在脸上。

据悉,朱口小籽花生有上千年种植历史,籽粒呈紫色,虽小却结实饱满,口感香郁,是朱口镇特有品种,更是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

今年全镇共种植小籽花生3000余亩,尤其王坑、寨色、赤坑、石辋等村,土壤富含硒元素,生态环境优越,种出的花生蛋白质、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普通花生,虽因营养价值高“身价倍增”,却依旧备受消费者青睐。

在王坑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小籽花生,今年全村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这些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卢远由一直忙着召集人手,帮公司采收花生。得益于科学管理,今年的花生长势比去年更旺、产量更高,基地采收高峰期一天用工量最多达30余人。

依托富硒土壤资源优势,村党支部以党建为总抓手,成立了泰宁荷你相遇农旅发展有限公司,创新“党建+公司+农户+订单”发展模式。通过流转盘活4000余亩富含硒元素的闲置荒山,逐步打造出以小籽花生、麻面南瓜、莲子、青梅为主的将溪片富硒康养农业示范园;同时以“朱口小籽”“朱口仙子”等农业特色品牌为纽带推动“跨村联建”,持续增强联村集体经济收入。

与此同时,王坑村充分发挥富硒农业产业溢出效应,以产业项目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实施立面改造、道路“白改黑”、弱电杆线下地等民生工程,完善提升莲塘步道、“乡愁墙绘”“网红桥”、休闲长廊、儿童乐园等休闲体验项目,让“生态宜居”在王坑真正落地生根。

环境美了,游客自然踏足而来。

7月29日至8月1日,泰宁县职工子女暑托班400余名学员走进王坑村,孩子们蹲在花生地里学拔株、捧着紫皮小籽花生尝鲜,在田埂上听农户讲农耕故事,沉浸式解锁乡村农耕文化的趣味。

而这样的农事体验,早已成了王坑村吸引游客的“常规项目”——每到花生采收季,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亲手摘花生、挖南瓜,再把自己采的富硒食材交给村里的农家乐现做,从田间到餐桌的新鲜,让游客连称“这才是夏天的味道”。

村里更顺着这股人气,把农旅融合的文章做足,不仅开发了赏花踏青、农事采摘、田园观光、亲子休闲等“一日游”套餐,还专门策划“硒游记”缤纷夏日系列活动——周末设农耕体验小课堂,教游客辨认富硒作物;傍晚在休闲长廊办“富硒美食市集”,蒸花生、南瓜粥、青梅饮等特色吃食摆了一排;夜间还安排了乡村电影放映,让游客在田埂边吹着风、尝着鲜,感受乡村的慢生活。

如今的王坑每逢周末及节假日,日均接待游客数百人,年接待游客量超2万人,农旅产业链越拉越密,农户种的花生、南瓜成了游客抢手的伴手礼,村里的农家乐周末常常满座,就连村民编的手工,晒的辣椒干,也借着游客的口碑传开了销路。这个曾经鲜为人知的偏僻小村,早已成了周边人熟悉的旅游“网红村”。

近年来,王坑村先后获评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等荣誉称号,农旅融合的路子,正让这里的“生态美”实实在在变成“百姓富”。

“接下来,我们会牢牢抓住富硒资源这个‘金疙瘩’,一方面持续把富硒农业做精做优,让‘朱口小籽花生’这些特色品种更有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下足功夫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把田间的农事体验、村里的富硒美食、周边的生态风光串成线,真正把王坑打造成宜居宜业又宜游的和美乡村。就是想让更多人愿意走进来,在田埂上摸一摸泥土,在农家院尝一尝鲜,实实在在感受田园生活的本真和惬意。”王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卢远由表示。(记者:熊明欢 陈曦)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主办单位:中共泰宁县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泰宁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泰宁县新闻中心 Copyright © 2010-2016 zgtn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非转载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泰宁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投稿、​举报邮箱:tntv001@163.com | 举报电话0598—7832300 |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2023010551号
地址:福建省泰宁县杉城镇东洲路6号 | 邮编:354400 
| 您是第 1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