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县朱口镇王坑村依托“富硒”土壤资源优势,以党建为总抓手激活莲子、花生两大特色产业,在“双香”共飘中壮大集体经济。如今,“小荷花”与“小花生”这两大“富硒”宝贝,正合力撑起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八月荷塘,粉嫩荷花与饱满莲蓬相映成趣。王坑村村民陈大姐穿梭翠盖间,编织袋里满载的莲蓬,映着沁人的荷香,更映着对火红日子的盼头。 朱口镇王坑村村民 陈慧娘:“我们在家门口采莲子,6月份开始,采到10月份,老人家每天可以赚150元,很开心。” 今年,王坑村种植120余亩荷花,预计亩产莲子150斤,总产值70万元左右。该村产出的莲子颗粒饱满、口感软糯香甜,深受上海、福州等地青睐。现在,村里每天组织十余名村民采摘,采摘后的莲蓬将进行筛选、剥壳等粗加工,再由合作公司统一收购。 朱口镇王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卢远由:“我们村的120亩莲田在花期的时候不仅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赏花踏青,莲子成熟后,还能带动60余户的村民参与采摘,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采摘的收成纳入村集体收入,每年能为村财增收近8万余元。” 依托“富硒”土壤与优越生态环境,王坑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小籽花生,今年种植面积1000多亩。这些天,采收花生的村民们忙得不停歇,大家俯身拔起花生株,抖落泥土、快手摘果、浸水洗刷,一派繁忙喜悦的丰收景象。 朱口镇王坑村小籽花生种植户 廖达贵:“我今年种了30亩小籽花生,一亩大概采摘300多斤左右,我们是自产自销,每斤干花生平均卖20块一斤,每年花生都不够卖,供不应求。” 近年来,王坑村深挖“硒”资源,流转盘活4000余亩闲置荒山,打造以小籽花生、麻面南瓜、莲子、青梅为主的富硒康养农业示范园;同时,以“朱口小籽”“朱口仙子”等特色品牌串联“跨村联建”,延伸出莲塘观光、农产品直销、深加工食品等产业链条。此外,村里将“富硒经济”与研学结合,建劳动实践基地,让游客在采莲、剥花生中感受农耕文化,助力“农业+研学”模式提质增效,让乡村振兴的底气愈发厚实。(记者:汤凯旭 陈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