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能人服务工作机制:“1”即坚持“一个引领”——坚持党建引领;“5”即推行“五单工作法”——村民点单、两委统单、能人接单、党员跟单、群众评单;“5”即助力实现“五个目标”——村庄美、村贤归、村财增、村民富、村风好。 在泰宁县新桥乡“155”能人调解室,每到圩日就聚满群众。有的咨询法律政策,有的诉说邻里纠纷,还有的寻求家庭矛盾化解……邓长辉——这位被村民亲切称为“老邓”的乡村能人,用法律知识拆解矛盾,用乡土智慧缝合亲情,用赤诚之心传递政策温度,始终活跃在基层治理的最前沿,一件件解决着群众的急难愁盼。 巧解纠纷暖民心 新桥乡作为“笋竹之乡”,竹山既是“钱袋子”,也常因界址、砍伐起纠纷。邓长辉入驻工作室后,成了村民眼中的“纠纷灭火器”。 帮助协调解决竹山纠纷 坑坪村张某与范某因毛竹砍伐权争执,剑拔弩张。作为新桥乡“155”能人——邓长辉揣着卷尺,翻山越岭查勘,踩着露水丈量边界,又拉着双方在竹林下算“情理账”:“乡邻低头不见抬头见,为几棵竹子伤和气不值当。”他既讲法律规定,又说“远亲不如近邻”的老话,最终促成和解,两人还约定共修林间路。从竹山界址到灌溉用水,他以法律为尺、以乡俗为桥,让“矛盾就地化解、邻里握手言和”成常态。 实地了解竹山纠纷问题 解开疙瘩聚亲情 倾听、解决家庭纠纷 “家丑不可外扬”的顾虑,让杨某与黄某的离婚纠纷越缠越紧,房屋居住权争执不下,老人赡养更是成了“死结”。双方来到乡里的“能人室”各诉委屈、指责对方,邓长辉没有急着评判,而是耐心倾听,等双方情绪平复后,他搬出相关法律条文,逐条讲清权责边界;又说起村里孝老爱亲的故事,用乡情亲情融化“心结”。最终,杨某与黄某各让一步,约定共同承担赡养责任,房屋问题也达成一致。 讲清了理,矛盾也就去了根。邓长辉笑着说:“我也在边学边干,群众有不懂的法律问题,我帮着咨询。自己也学习到了新知识,之后能够更好地为邻里乡亲解难题。” 搭起干群连心桥 “老邓,征地补偿怎么算?”“孩子上学资助怎么申请?”圩日的能人工作室里总是很热闹。邓长辉总能把生硬的法律条文、政策规定,变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话”,让老人都能听得懂。 入户了解群众急难愁盼 邓长辉还常带着资料“送法上门”,在拉家常、唠嗑中把政策讲透彻。答疑时,他还敏锐发掘村民的“技能”,有人善修农机、有人懂农作物种植、有人能说会道......他便积极吸纳“新能人”,让大家加入乡里的“能人队伍”,带动大家共同参与乡村治理。 “来这儿(能人室)不光能办事,还能说心里话,像走亲戚一样!”村民的朴实评价,正是这道干群连心桥最温暖的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