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进入农忙,泰宁县的田野时常见着无人机在空中穿梭喷洒化肥、农药等。无人机正逐步替代传统人工,成为农业生产的高效“新主力”,广袤田野间的现代化图景愈发清晰。 近日,在梅口乡拥坑村的稻田上空,一架无人机正循着预设航线低空穿梭,细密的雾状药剂均匀地喷洒在稻苗表面,为其健康生长筑起“防护屏障”。田埂旁,操作员手握遥控器,目光紧盯着屏幕上的飞行轨迹与作业区域,不时微调参数以确保精准施药。 从耗时费力的人工背桶打药,到精准高效的无人机飞防,生产方式的转变让农户切实尝到了科技的“甜头”。 拥坑村种植户 肖福清:“我今年种了300多亩的制种水稻,我以前用人工请3个人,可能要10天才能打完虫。用无人机差不多3天就可以完成了,大大减少了成本,效率也更高了。” 专业服务组织的兴起,为无人机技术的推广应用搭建了坚实平台。泰宁县盈收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便是其中的代表。 泰宁县盈收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欧阳东:“我们合作社有16台农机设备,主要服务泰宁县南片的几个乡镇,目前已经机耕了2700亩的农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机耕、机收、烘干等服务,助力农户增产增收。” 这些服务不仅解决了单个农户购机成本高、操作不熟练的难题,更推动了农业生产从分散化向集约化、专业化转型。 无人机的普及,正在泰宁县悄然掀起一场农业生产的“小革命”。它不仅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模式,更推动农业生产从“凭经验”的粗放管理向“靠数据”的精准施策转变。 下一步,泰宁县也将继续推进无人机等智慧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让农业发展的步子迈得更稳、更远,助力乡村振兴,奏响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激昂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