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泰宁素有“中国丹霞故事开始的地方”的美誉,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而闻名。近日,中国画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的师生们齐聚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开展了一场丰富生动的写生创作活动。在范扬老师的带领下,20余名学员深入世界自然遗产地,探索泰宁的独特山水与人文风情,在大赤壁等地进行写生,泰宁的山水格局与深厚的人文底蕴为他们的艺术创作注入了深层的文化生命力。范扬老师表示,未来将继续带领学生通过手中的画笔讲述好中国故事,为艺术创作与地方文化资源的联动寻找新思路、注入新动能。 此处展示采风活动中范扬老师创作的美术作品与创作感悟,以飨读者。 泰宁钟成佛 范扬老师写生现场 《泰宁钟成佛》 《泰宁钟成佛》—— 阶前苔痕凝翠色 笔底云烟自悠然 口述 范扬 记录 高玮骏 整理 林达 泰宁的丹霞地貌如同打翻的调色盘,色彩斑斓,美不胜收。在这里,你可以乘一叶竹筏漂流在清溪之中,感受两岸奇峰如屏,绿树婆娑的自然魅力。艄公的竹篙轻轻点破一溪碎金,仿佛让你置身于《千里江山图》的画卷之中……“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知不觉我们来到钟成佛景点。 上一幅作品我以浓郁的绿色为主调,而这一幅,我打算抛开繁复色彩,单纯以淡墨为主角进行创作。起笔作画时,顺着手感畅快运笔,当笔触行云流水、得心应手之际,笔下的线条与墨色自然干净利落,整幅画面也因此显得通透明亮。 之所以选择这种淡雅的表现方式,其实和饮食讲究荤素搭配是一个道理。前作色彩浓烈,如同餐桌上的一道大荤,而这幅画便以淡墨为基调,恰似清新爽口的素菜与汤羹,二者相互映衬,才能让视觉感受更加丰富。浓墨重彩有其热烈之美,淡墨清雅则自有一番清爽韵味,这样不同风貌的创作交替进行,才能在艺术表达上做到张弛有度。 至于这幅画的构图形式,最初我也曾纠结是采用竖式还是横式。但转念一想,艺术创作本就该打破常规束缚,何必拘泥于形式?横竖皆可,随心而作,反倒更能释放创作的自由。 最终完成的作品,我颇为满意。尤其是画中佛祖形象,我在为其赋色前,便已反复构思。从周边景物开始下笔时,就在思索如何通过墨色与线条,既展现出佛祖面容的慈祥,又传递出温润平和的气质。这样一幅淡雅的佛画,若是悬挂在书房之中,定能为空间增添一份宁静雅致的氛围,让人心生安宁。 范扬,1955年1月生,祖籍江苏南通,1972年入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曾任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特聘院长,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0年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家科学艺术院聘为院士;2013年被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艺术院聘为院士;2014年在法国圣爱美隆市接受鲁德拉骑士授勋册封;2019年在北京获得由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亲自颁发的顾拜旦奖章;2025年在北京获得“国际奥委会主席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