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泰宁在线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泰宁新闻网>头版头条> > 正文
组团帮扶进行时丨泰宁:深化拓展组团帮扶 打造驻村工作“升级版”
2025-07-31 17:54:00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泰宁县融媒体中心、泰宁县委组织部   编辑:方玲   责任编辑:杨敏 审核:陈启芳  

盛夏的泰宁,乡村振兴热潮涌动:高校研学团队写生、村民采收黄花菜、村支部书记直播带货、合作社打包产品……这背后,是当地第七批驻村干部组建组团帮扶服务队,以“组团作战”破解乡村振兴难题的实践。

今年以来,为推动驻村干部资源共享,泰宁县开展“泰有力量·筑梦同行”组团帮扶活动,统筹力量组建红色研学、乡村旅游等6支服务分队,鼓励驻村干部“跨村共建”,激活特色产业、聚集乡村人气。

组团引智:“红色乡土”蝶变“研学高地”

“以前村里游客来得少,年轻人都往外走。现在大学生一来,村里一下子热闹了!”杉城镇际溪村村民李玉梅望着前来写生的学生们,满脸笑意。这一变化源于团省委派驻池潭村第一书记苏巧艺带领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服务分队的精准施策。

针对际溪、王坑等村“有资源、缺人气”的问题,苏巧艺主动对接福建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将这些村纳入实践重点路线,通过梳理各村特色资源,定制“研学创作+红色教育+农事实践”套餐。

今年暑期以来,上海戏剧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40余所省内外高校的2400余名师生接踵而至。大学生们在美丽乡村画素描、在“80”小镇拍微电影、在古城街头展销农特产品,不仅带火了村里的民宿、农家乐,更让乡村焕发青春活力。

“暑假才开始不到一个月,我家民宿就接待了30多批学生,收入比去年翻了一番!”杉城镇南会村村民余新东喜滋滋地说。

组团兴业:“田间黄花”结出“致富金果”

“以前种黄花菜,愁技术、愁销路,现在有合作社和企业的扶持,我们只管安心种!”连日来,下渠镇大坑村村民冯跃龙望着田地里饱满的黄花菜,心里踏实不少。冯跃龙的这份踏实,源于三明市供销社派驻红地村第一书记、特色种养产业发展服务分队队长叶炜的积极争取。

大坑村土壤肥沃,适宜黄花菜种植,但散户种植“小而散”、技术不规范、销售渠道窄等问题,制约着产业发展。摸清“病症”后,叶炜组织分队成员实地调研,达成“抱团发展”共识。一方面,他协调企业组建“技术专班”进村开展种植培训;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企业与合作社合作,实现种苗统供、产品保底价收购,并利用“明供优品”品牌效应,通过包装设计、展会推介等方式拓宽销路。

“今年大坑村黄花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300亩,预计鲜品总产量可达260万斤,通过‘订单+品牌’双管齐下,将直接带动种植户户均增收2.3万元。”大坑村党支部书记冯爱明介绍说。

“黄花菜产业提升项目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将统筹洋芋粉丝、红糖、油茶等各村特色农产品,推进农特产品抱团销售项目。”叶炜充满信心地说。

组团聚力:从“帮扶一村”向“服务一域”转变

“乡村全面振兴不能光靠单打独斗。开展驻村干部组团帮扶活动,正是要打破单个村资源不均、各自为战的壁垒,让大家群策群力、抱团发展。”泰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林科城的话,道出了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思路。

今年以来,泰宁县组建的6支驻村干部组团服务分队,通过联席会、调研交流等,建立“需求清单、项目清单”机制,精准调配资源。如县农业农村局下派的第一书记黄忠财,针对共建村水稻制种技术短板,积极对接派出单位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将惠及260余户。

同时,通过健全轮值管家、“充电赋能”等机制,激励驻村干部合力破题。截至目前,已联动实施村集体经济项目16个、基础设施项目47个。

如今,泰宁乡村特色产业焕发新机,面貌持续蝶变,村民腰包更鼓,一幅“产业兴、乡村美、村民富”的画卷正生动铺展。(记者:熊明欢)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主办单位:中共泰宁县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泰宁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泰宁县新闻中心 Copyright © 2010-2016 zgtn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非转载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泰宁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投稿、​举报邮箱:tntv001@163.com | 举报电话0598—7832300 |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2023010551号
地址:福建省泰宁县杉城镇东洲路6号 | 邮编:354400 
| 您是第 1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