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泰宁在线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泰宁新闻网>泰宁旅游>文化艺术> > 正文
名作欣赏|《泰宁大金湖》——范扬泰宁写生侧记(一)
2025-07-26 17:41:00    来源:中华英才、三明市文学艺术院   编辑:方玲   责任编辑:杨敏 审核:陈启芳  

福建泰宁素有“中国丹霞故事开始的地方”的美誉,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而闻名。近日,中国画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的师生们齐聚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开展了一场丰富生动的写生创作活动。在范扬老师的带领下,20余名学员深入世界自然遗产地,探索泰宁的独特山水与人文风情,在大赤壁等地进行写生,泰宁的山水格局与深厚的人文底蕴为他们的艺术创作注入了深层的文化生命力。范扬老师表示,未来将继续带领学生通过手中的画笔讲述好中国故事,为艺术创作与地方文化资源的联动寻找新思路、注入新动能。

此处展示采风活动中范扬老师创作的美术作品与创作感悟,以飨读者。

范扬老师写生现场

《泰宁大金湖》

《泰宁大金湖》

——胸中丘壑 笔底烟霞

口述 范扬 记录 高玮骏 整理 林达

在处理这幅画面时我以笔勾勒,这看似随意的勾勾点点,既是笔墨语言的表达,也是为画面布局做的标记。远处梯田景致优美,我将其纳入画面,添上几笔线条,顺着笔势,使梯田的层次感与韵律感得以呈现。绘画创作往往需要兼顾画面需求与描绘对象的形态特征,逐步深入刻画,这与黄宾虹先生先勾勒山形轮廓,再层层递进的创作方法是相通的。途中偶遇的船只,因其独特的形态吸引了我,便也将其绘入画中。

在绘画过程中,我始终保持自由创作的状态。画面中的小浮标等细节,虽看似微不足道,却也值得细致描绘。我曾研习欧洲油画,见画家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水的灵动,我亦借鉴这种简练的笔法。画山时,先以线条分割画面,确定基本构图,而后逐步丰富细节。墨色与颜料在水的调和下晕染交融,呈现出如宋代绘画琉璃般通透温润的质感。画云气时,特意保留部分空白,让云雾若隐若现,使画面更显空灵悠远。

色彩运用是绘画中的关键环节,用得不当易使画面灰暗沉闷。而我则巧妙利用灰色调,营造出空间的纵深感。层层晕染的淡墨与灰色,恰似山间弥漫的雾气,由近及远渐次淡化,赋予画面独特的朦胧意境。

画面左下角大量的停船是这幅作品的难点,昨日踩点此处后,我便思考该如何表现。若处理不当,船的形态容易失真且呆板。我将船拆解为不同体块,借鉴“石分三面” 的传统技法,赋予其立体感。在构图上,船只虽呈扁平状,但通过与远山、水面的呼应可以营造出空间的深度。远山着墨虽少,却恰到好处地衬托出画面的纵深感,使观者仿佛能感受到水流向远方的意境。画面布局遵循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的原则,合理安排疏密关系,使画面张弛有度。

画面中的树木,其形态颇具意趣,我顺着树木生长的态势,以笔墨延伸描绘。创作初期部分内容刻画较为具体,为平衡画面,便在另一处着意营造虚境。再次想到淡墨与绿色使用不当易显灰败,而在此处,我恰恰需要这种灰调,以此表现山间雾气氤氲、云气流动的意境。远山的灰绿色并非单一不变,而是富有层次变化,几笔勾勒的梯田,虽简洁却极具提示性,让观者在朦胧之中,仍能感知到湖滩、山坡、林木等丰富景致,至此这幅画的写生便告完成。

范 扬 

1955年1月生,祖籍江苏南通,1972年入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曾任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特聘院长,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0年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家科学艺术院聘为院士;2013年被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艺术院聘为院士;2014年在法国圣爱美隆市接受鲁德拉骑士授勋册封;2019年在北京获得由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亲自颁发的顾拜旦奖章;2025年在北京获得“国际奥委会主席奖”。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主办单位:中共泰宁县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泰宁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泰宁县新闻中心 Copyright © 2010-2016 zgtn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非转载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泰宁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投稿、​举报邮箱:tntv001@163.com | 举报电话0598—7832300 |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2023010551号
地址:福建省泰宁县杉城镇东洲路6号 | 邮编:354400 
| 您是第 1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