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雅韵墨香在,小巷悠深藏秀楼。踏入位于泰宁古城尚书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拾天庭院”民宿,古宅的青砖黛瓦浸透百年风霜,智能家居触手可及,几何灯饰悬浮空中,现代与历史在此交融。 这座民宿原是黄家祖宅,始建于清代的建筑,迄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近年来,泰宁县以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将黄家祖宅纳入了古城保护与修缮工程中,为沉寂多年的黄家祖宅注入生机,让时光里的古建筑“活”起来。 前世今生 古宅亟待修缮 黄家祖宅坐西朝东,由门厅、天井、正厅、后楼及辅房等组成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约58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19平方米,2023年10月公布为泰宁历史建筑。 古宅历经百年岁月的侵蚀,逐渐变得破败不堪,屋顶瓦片残破,墙体开裂,出现了大面积坍塌的情况,古宅的原始格局遭到破坏。昔时的黄家祖宅仅剩门厅、正厅及铺房明间保留原有风貌,其余建筑均需要后期修复。 保护打底 重现往日风华 该项目从2023年12月份开始施工,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秉持着“绣花功”的理念,修复内容主要包括屋顶瓦片的更换、木结构的加固、墙体的修补、地面的翻新、部分被破坏风貌恢复等。 为最大限度恢复原有风貌,留住历史回忆,项目聘请老工匠、运用老工艺、使用老材料,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均采用当地的传统材料,如泰宁红米石、老杉木、小青瓦等,从历史建筑本体、工艺、环境上保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 得益于匠心巧思精心改造,古朴典雅、开阔明亮的古宅框架初见雏形。 活化赋能 古今风韵交融 泰宁县通过推行“公认民养”模式,鼓励乡镇部门认养古厝,使每栋宅子都有一个单位专门管理,再由认领单位将古建对外招商,植入业态活化利用,再用租金维修养护古宅。 泰宁青年伍华晖团队结合历史建筑的价值与现代功能的需求,在不破坏黄家祖宅整体风韵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现代智能设施,打造出一家具备SPA养生功能的特色民宿——拾天庭院,提高游客住宿的舒适度与方便性。 老木梁上悬着智能调光的纸灯笼,铜锁开启的吱呀声和着智能门禁的滴答声交响;厢房的老墙肌理与新砌的微水泥相拥,织锦软榻与投影幕布对望。 民宿内的新风系统送来的松林气息,屋内原木与暖光交织,苔痕染就石板路……设计团队与时间对话,为历史建筑赋予新的生命,实现其持续发展与活化再生。 如今的黄家祖宅涅槃重生,砖瓦重吟烟火重现,还融入中医SPA、足道、“上房揭瓦”体验等现代休闲时尚元素,在持续丰富“吃喝玩乐”消费业态的同时,唤起人们对传统遗产的珍视与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