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泰宁县下渠镇文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蛋鸡养殖厂内,环境干净有序,一排排标准化蛋鸡养殖笼架整齐排列,新鲜饲料沿着管道滚入食槽中,鸡群欢快地竞相啄食,呈现了自动化养殖的生动场景。 高效的自动化系统默默运转,新鲜产下的鸡蛋被平稳传送至分拣平台,工人只需专注装盘,整个流程高效流畅。 服务企业“引鸡下蛋” 这座占地3300余平方米、总投资约1200万元的养殖场,是下渠镇近年招商引资的重点农业项目。“下渠镇资源优势突出、交通便利,尤其是政府营造的优质营商环境,坚定了我在此投资的信心。”公司总经理张求接坦言,项目建设中,镇里定期主动上门,贴心协调解决了用地等关键问题,“从落地到投产,服务细致又高效。” 目前,养殖场存栏蛋鸡7万羽,日产蛋量达4吨,全年可向市场供应优质鲜蛋约1460吨。除了两栋现代化鸡舍,场内还配套了控制室、饲料库、有机肥加工厂、分拣包装车间,以及全套自动化饲养、集蛋和饲料加工设备,形成了一条从养殖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科技赋能“智慧产蛋” 在先进的“层叠式”鸡舍内,科技元素渗透到养殖的每个环节。智能饲喂与清洁第一道“科技关”,每栋鸡舍配备7套4层喂料机和刮粪机,饲料通过管道精准投放至食槽,鸡粪则通过传送带实时清理运出。“过去人工喂料、清粪,一个人管1000只鸡都费劲,现在自动化设备接管,一个人能管7万只鸡,节省了80%的人力成本。”张求接介绍。 环境精密管控为蛋鸡健康“保驾护航”。通过全套自动化设备与智能化管理系统,鸡舍温度、湿度、通风等关键指标实现自动监测调节。温度高了自动降温,湿度低了自动加湿,为蛋鸡创造了最佳生长环境。 生物安全强化是第三重保障。自动化作业极大减少了人鸡接触频率,疫病传播风险显著降低。“过去工人每天要进鸡舍打扫,现在只需定时观察设备运行和鸡群状态,既保障了鸡群健康,也提升了蛋品安全。”张求接感慨道,“从前靠经验、靠人力的传统养殖,如今变成了‘人看屏、机管鸡’的智慧模式,产蛋效率与质量实现双提升。” 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这养鸡场不光鸡会下蛋,连鸡粪都成了“香饽饽”。在有机肥加工区,鸡粪正经历一场“蜕变之旅”。每层鸡笼下的传送带将每日约3吨鸡粪集中输送至处理点,经烘干、除臭、发酵等工序,最终转化为优质有机肥。 “过去鸡粪当天直接卖给村民或种植大户,虽解决了污染问题,但附加值低。”张求接指着新投用的烘干装置介绍,新增设备后,鸡粪经处理年产有机肥近1000吨,按市场价每吨650元计算,年销售额可达65万元。更关键的是,全封闭的自动化传送和处理过程,彻底杜绝了运输污染,还降低了人工成本。这些有机肥回归农田,又能促进农作物增产,形成“养殖—有机肥—种植”的良性生态循环。 文铭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是下渠镇推进“产业强镇”建设的生动注脚。近年来,下渠镇牢固树立“产业为先、项目为王”发展理念,围绕做强农业、做大工业精准发力,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与项目服务,成功培育了一批像文铭生态农业这样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带动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项目。从单一养殖到循环经济,智慧农业的翅膀,正助力下渠镇的乡村振兴飞向更广阔的天空。(记者:刘清香 熊明欢 李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