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中国新闻网刊发《福建泰宁:小庭院撬动“大经济”》。 详情如下 ↓↓↓ 玫瑰绽芳、鲤鱼嬉戏、果树挂果、鸡舍藏新……在泰宁的农家小院里,各类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庭院不再仅是宁静的生活之所,已然成为活力四溢的“经济舞台”。泰宁县正凭借这一方方小小的庭院,巧妙地撬起乡村致富的“大经济”。 闲置“边角地” 变身致富“黄金田” 6月12日,在泰宁县开善乡池潭村庭院经济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伸展铁臂,清理庭院杂草、翻新土地;工人们专注地垒砌、勾缝,一砖一瓦勾勒出庭院围墙的轮廓,他们都在为即将绽放的“玫瑰经济”筑牢根基 。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20万元,于6月份开工建设,预计10月份完工。项目精准瞄准村民房前屋后60亩的闲置田地、小菜园,甚至是道边沟这些常被忽视的“边角料”资源,将其高效转化为即食无刺玫瑰种植的“黄金地”。 往昔,这些土地上种着再寻常不过的蔬菜、辣椒,承载着农户朴素的“烟火期待”。而如今,它们即将摇身一变,成为浪漫的“小花园”,并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编织出乡村“大花海”的壮美图景。 福建玫瑰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陈亚聪:“即食无刺玫瑰,不仅具有美容养颜、药用保健之效,每日以开水冲泡,可驱散心火,让人永葆青春美丽,其经济价值更是不容小觑。”。 “一辈子守着小菜园,突然要换种玫瑰,心里直打鼓。”农户余大姐听闻要改种即食无刺玫瑰,心中满是忐忑。可随着项目推进,看到企业全程介入,不仅免费提供优质种苗、还会派遣技术人员指导种植,承诺包揽后续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全链条贯通的模式,让农户彻底吃下“定心丸”,当地40户村民纷纷响应。 玫瑰花盛产后,预计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项目区农户人均增收800元,还能辐射周边50余户村民增产增收。“花田换菜田”,不再是冒险尝试,而是迈向增收致富的清晰起点。 借好农家“庭院风”打造村民“致富园” 6月13日,在泰宁县上青乡崇际村,家家户户巧用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奏响增收致富曲。昔日普通庭院变身村民“致富园”,村庄呈现出干净整洁、瓜果飘香、鸡犬相闻的和美乡村新景象。 崇际村依托当地旅游资源,讲好“一条鲤鱼”故事,积极推动文旅融合,打造39户庭院养鲤示范户,通过美化庭院、增添鲤鱼元素,出售寓意美好幸福鲤鱼及文创产品等,将鲤鱼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成功带动民宿、餐饮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每户示范户年均增收约2000元。 不仅如此,崇际村充分利用闲置空地,开展庭院果树特色种植,李树、桃树、杨梅树等300余棵果树在村民房前屋后扎根生长。 “你瞧,我家的果树已经挂满了果实,又为家里增添了一份收入呢。”村民李大婶满脸喜悦地说道,自家果树采摘后预计可卖500元至1000元左右,空地变果园、菜园,不仅让村庄绿意盎然,更添几分生机与活力。 此外,村里还创新发展“隧道养鸡”模式,这种养殖方式节约土地,可实现种养循环,便于防疫管理,有效降低成本、显著提升产品品质,为庭院经济和农旅结合发展开辟了全新思路。 崇际村村党支部书记李文祥:“目前村民租走12组‘隧道养鸡’棚,每个鸡棚可养鸡30-50只,预计月产蛋300颗左右,每月可带来450元左右的收入。如今,村庄里再也不见鸡鸭随地乱跑、鸡屎遍地的杂乱景象,村民们对此反响热烈,都盼着能多增加些‘隧道养鸡’棚呢。” 庭院虽小,作用不少。近年来,泰宁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农户为主体,以市场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导向,将发展庭院经济作为促农增收的关键一招,使之成为激活乡村经济的“强劲引擎”,用小庭院稳稳撬起群众增收的“大经济”。(记者:张显超 汤凯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