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5岁的小李因连吃2斤荔枝后突发头晕、心慌、出冷汗。到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检查发现,小李血糖降至2.1mmol/L,确诊为“荔枝病”。经补液、补糖治疗后,症状才逐渐缓解。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林宇航提醒:荔枝虽美味,过量食用有风险! 无独有偶 随着荔枝大量上市 像小李这样的突发情况屡上热搜 “荔枝病”本质是急性低血糖症 一旦发生 会导致人体出现低血糖现象 甚至可能引发低血糖性脑病 荔枝为何会引发低血糖? 荔枝中含有氨基酸次甘氨酸A和α-次甲基丙环基甘氨酸,会影响人体正常糖代谢过程。 次甘氨酸A会抑制肝脏糖异生关键酶的活性,减少葡萄糖生成;α- 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则可能促使胰岛素过度分泌,两者共同作用下,血糖急剧降低。 其次,荔枝本身含有大量糖分,一次性摄入太多容易刺激胰岛素过量分泌,从而引发低血糖反应。尤其是空腹时,体内血糖水平本来就低,若多食荔枝,就更是雪上加霜。 怎么才能避免“荔枝病”? 林宇航提醒,不少老年人血糖调节功能差,儿童体内激素调节能力尚未发育完全,这两类人群尤其要警惕“荔枝病”。食用荔枝时,建议控制在200克以内(约10~15颗),且不要空腹食用。 在未成熟的荔枝中,上述两种“毒素”含量更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荔枝的成熟与否并不能完全看外壳是否发绿来判断,毕竟像妃子笑这样的品种本身就算熟透了也有绿色。 不小心得了“荔枝病”怎么办? 如果吃了荔枝真的出现了低血糖症状,在未发生抽搐、昏迷等严重症状的情况下,可以先通过摄入糖果、蜂蜜、白砂糖、饼干等家中常见的食物来紧急缓解症状。 特别提醒:果汁、巧克力、牛奶等升糖速度慢,无法用于急救。 如果已经出现抽搐、神志不清等严重情况请及时就医,不要擅自喂食以免发生窒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