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阅读推荐书目 2025年4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贺信中提出“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倡导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热爱阅读,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大众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营造全社会良好的阅读风尚。 从2025年1月份开始,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新华发行集团汇总全国出版最新信息,遴选适合党员干部阅读需求优秀出版物,每月定期推出“领导干部阅读推荐书单”,供大家学习参考。 01时政,理论 《胸怀天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为何要实现现代化,如何实现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是近代以来摆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历史之问、人民之问、国家之问、时代之问。经过百年艰辛探索和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给出的响亮答案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现代化理论和更好制度的探索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具有重要世界意义。本书作者将在全球视野下剖析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以及其对于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意义。 《群众的时代:社会转型期的城市基层治理》 本书按照议题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业主自治、城市治理、城乡交错、对话“新社群时代”。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社区治理的最新基层实践的呈现,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治理下沉等,二是提出了若干具有原创性的思考,如社区性公德、人格化。 02历史.哲思 《生生之道:中华文明宇宙观》 本书是一本跨学科对话的学术文集。人文社科领域的十二位知名学者围绕中华文明宇宙观,从哲学、历史学、文学、文字学、社会学、建筑学、科技史等角度,就中华文明宇宙观与中国智慧、人文与自然、山林与社会、天人合一与人生境界、大一统与文化地理、甲骨文与殷商宇宙观、紫禁城的建筑布局、宋代家礼等议题,深刻阐释了中华文明宇宙观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品格。每位作者学养深厚,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的精研覃思,行文流畅,从不同角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中华文明的“生生之道”。相信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传统文化功底的读者均可从中汲取智慧,涵养心性,立足当下,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更加自觉自信地赓续光耀中华文明。 《台湾四百年:精装珍藏版(2024版)》 许倬云以恢宏的史家视野与饱含情感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四百年来台湾历史的起落兴衰:从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开始,台湾经历了荷兰殖民、郑氏集团、清政府、日本殖民和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始终未曾摆脱本土、大陆和世界三层因素的纠缠。本书简明扼要地梳理了台湾的历史变迁,总结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政治经济发展的得失,表达了一代学人对海峡两岸未来的忧思与期盼。 03科技.经济 《十问人工智能大模型》 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推进,提升干部数字素养,培养数字经济人才,以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要,已成为国家重要任务。这一挑战不仅需要我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还需开发适应不同人群需求的专属模型,强化AI大模型在通识教育领域的发展,关注领导干部视野融合与可迁移能力的培养,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十问人工智能大模型》系列丛书的发行,旨在通过全面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案例剖析,助力广大领导干部深刻掌握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原理、发展趋势及内在逻辑,紧随时代步伐,引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进而对制定产业政策产生积极影响。 《读懂大消费》 本书是一部全面解读扩大内需战略、提振消费行动的政策普及读本,响应读者学习阅读需求而策划推出。集结经济界、理论界相关研究成果,作者团队既有来自宏观经济政策制定部门的资深专家,也有来自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观点全面、代表性强。全书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逻辑编排,分为上、中、下三篇,集中探讨了提振消费的战略背景、目标内涵与政策举措,基本涵盖了当前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方面,内容系统、结构清晰、布局合理,为广大读者准确认识和把握提振消费的深刻意义、科学理性开展高品质消费提供了参考读本。 04人文.生活 《世界上的迷路者》 本书收录了余华四十余篇文章,跨越数十年创作生涯。这些文章里,余华分享了作品背后的故事、写作的考量以及对笔下人物和命运的思索,为读者理解他的作品提供一把宝贵的钥匙。这些文章横跨三十五年,涵盖作者不同时期对写作、叙述的思考,足以勾勒余华在文学上逐步走向成熟的历程。除此之外,余华也谈及了自己所欣赏的作家,在与诸多作品的共鸣中,折射出的是作者的独特文学视角。 《人生得遇苏东坡》 该书是意公子历时四年打磨的作品,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解读了苏东坡的传奇一生。通过与苏东坡的“对话”,深入剖析了他的处世智慧、生活哲学以及在困境中的精神重建,将苏东坡的生平故事与现代人的精神困境相结合,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跨越千年的共鸣。 05文学.艺术 《昆仑约定》 《昆仑约定》是作家毕淑敏最新的长篇力作。小说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高原戍边为背景,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个性鲜明、敢于牺牲、保家卫国的军人形象。未定国界处,气候条件恶劣、物资匮乏、医疗条件简陋,挑战重重,戍边战士不畏艰难,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的防线。毕淑敏从亲历者的角度,以其一贯的细腻笔触,刻画着边疆部队生活,也用医者仁心诠释着人性的光辉。 谈到《昆仑约定》时,毕淑敏说,我都七十多岁了,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把那些珍贵的、刻骨铭心的、必须述说的回忆,交给了这部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小说。 《最后一个匈奴》 本书谱写了三个家族两代人波澜壮阔的人生传奇。上千年之后,匈奴民族的血脉在黄土高原上仍然延续,以他们的“胡羯之血”为中华文明注入力量。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们执着进取、改变自身的命运。这片黄土高原上,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刚勇血性、正直不阿、反抗强权,得到最强烈的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