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在泰宁县朱口镇音山村黄精谷的果树林间,村民们穿梭忙碌于果树林间,为黄精苗除草、施肥。 抬眼望去,粉白的桃花、梨花缀满枝头,桑葚树已挂满青涩的幼果,与树下长势喜人的黄精苗相互映衬,一幅“林药共生、花果同春”的生态农景图跃然眼前。 这片黄精种植基地由泰宁泰极黄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精心打造,公司创新性地采用“林药套种、以短养长、三产融合”模式,成功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同发展。新鲜黄精每公斤售价约20元,经过九蒸九晒的传统古法工艺制成黄精片后,附加值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早在2013年,公司负责人孙大华凭借敏锐的商业洞察力,捕捉到药食同源产品黄精的巨大市场潜力,开始小规模采购黄精鲜货,外包加工后进行销售。 2020年,孙大华在音山村开辟“试验田”,正式开启黄精自主种植之路。2024年,基地迎来首次丰收,随后,孙大华联合合伙人正式成立公司,并成功注册“泰鑫宝”商标。 2024年,公司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从音山村流转千亩林地,全力推动黄精规模化种植。目前,已套种黄精500余亩,预计收成后亩产可达2500公斤,亩产值将突破5万元。 “黄精喜阴,果树的成长期与黄精管护周期相互补充,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分散了经营风险。”孙大华介绍道,黄精生长周期为4年,在这期间,公司依托果园、鸡鸭养殖、鱼塘等短期项目,年收入可达百万元,形成“以短养长”的良性循环,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接下去,公司计划每年新增60亩黄精种植面积,同时大力拓展精深加工、药膳康养等业态,充分挖掘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循环生金’。”孙大华描绘着公司的未来发展蓝图。 走进公司新建的标准化厂房,全自动烘干、存储设备一应俱全,与早年外包加工的“小作坊”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公司还建成50亩综合功能区,涵盖古法工艺区、药膳体验馆和产品展示中心。同时,该公司还与三明市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展开深度合作,引入优质种源和科学管护技术,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与市场竞争力。 目前,“泰鑫宝”黄精产品已通过线下专卖店和电商平台,成功销往江浙沪、北上广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我们还将打造集种植、加工、文旅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孙大华介绍说。 随着黄精产业的蓬勃发展,音山村村民迎来新的增收机遇。 “每天都有村民到基地务工,让村民参与管护,既有利于黄精生长,保障产量和品质,又能解决村民就近就业问题,增加他们的收入。”孙大华说道。 工资按月发放,工作地点离家近,家门口的药材基地极大地激发了村民们的工作热情。“干完自家农活还能挣工资,一天150元。”音山村村民笑容满面,言语间满是满足。 黄精生于林下,不与粮食争地,昔日的“土疙瘩”如今摇身一变,成了“金娃娃”。泰宁县按照突出优势、聚集资源、产业集中连片、三产有效联动的原则,以种植面积最广的音山村为核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黄精种植区,成功蹚出一条“植绿生金”的乡村振兴之路。(记者 刘清香 龚依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