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泰宁县民俗文化广场上,鱼灯领头人振臂一挥,五彩的茶东坑鱼子灯瞬间涌动起来,鱼贯入场。人们高举鱼灯,或起伏、或盘旋,似在水中畅游,现场欢呼喝彩声不断,将这座古老小城的欢乐和热情推向高潮,谁能想到,在热闹背后,这曾是一项濒临失传的古老技艺。 鱼子灯巡游 百年传承 镌刻岁月印记 茶东坑距县城10余公里, 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建村历史, 村民全部姓邹, 是南宋状元邹应龙的后裔。 村子四面环山,风光秀丽,但也地处偏远,山高岭多,村民们世代以种田为业。旧时,大家辛苦劳作一年,每到正月,为了庆贺丰收、祈祷来年吉祥,总要自制鱼子灯,并用上几天时间来闹灯。渐渐地,鱼子灯成为茶东坑邹氏村民的独家绝活。这一习俗始自清朝道光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历史。 鱼子灯由竹子和剪纸制作而成,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人们酒足饭饱之余,随着鱼灯领头人一声号令,家家户户都出灯,男女老少都出门。大家个个喜笑颜开,把自家的鱼灯举出来,大大小小的鱼灯流光溢彩,瞬间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灯龙。长长的灯龙,再配上“茶东坑、茶东坑、茶东坑坑茶东坑”铿锵动听的锣鼓声和响亮的鞭炮声,茶东坑这个小小的村子顷刻就沸腾了起来,真是灯如龙人如流,好是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东石村茶东坑鱼子灯元宵祈福活动 时代变迁 传承陷入困境 1966年,茶东坑村民 陆续从原来地势险要偏远的旧村落 搬迁至如今交通便利的东石村。 随着交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并往城区定居,加上生活水平的提升,休闲娱乐活动增多,鱼子灯逐渐被人们淡忘,如今仅剩宗族几位老人会制作。 做鱼子灯工艺繁杂, 通常一盏鱼子灯 需要五六个人共同协助制作, 有人做框架,有人剪纸, 有人贴花等等。 其中, 鱼头鱼尾是制灯的关键,骨架需用削得细腻而光滑竹子扎成,十分考验制作人的灵性和手感掌握; 剪鱼鳞花需用薄且光滑的纸,粗细大小要与整条鱼的大小相符,讲究分寸和平直,十分考验制作人的细心; 粘鳞花需要在骨架表面粘上浆糊,再贴上一层透光且薄的棉纱白纸作衬底,贴花时双手将鳞花拉紧贴上,使得鱼鳞呈现出立体效果; 接着点眼、描腮、画翅,用浓淡不同的颜色描绘而成。五六个人要制作半天,才能完成一盏鱼子灯。 鱼子灯制作工艺复杂,耗时长且需较强的耐心和专注力,因此传承难度大,村里的年轻人不愿意学。自从搬迁至东石村,村里就很少再举办制灯闹灯活动,以往灯龙游走人潮涌动的热闹场景难以重现。 村民们在制作鱼子灯 多方助力 重燃传承之火 然而, 就在这传承的困难时刻, 转机悄然降临。 泰宁县杉城镇敏锐地捕捉到了茶东坑鱼子灯所蕴含的独特魅力与深厚文化价值,意识到这是一门亟待传承的传统艺术瑰宝。彼时,县里正大力挖掘传统文化,这一契机与鱼子灯的传承需求不谋而合,一场拯救鱼子灯的行动就此拉开帷幕。 于是,东石村将废旧村部修缮成鱼子灯手工艺传习馆,让鱼子灯传承有了一个固定的场所。同时,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打电话邀请县城的年轻人回村参与制灯和舞灯活动。起初,许多村民以工作繁忙为由拒绝,但村里坚持让老人展示做灯过程并现场教学。渐渐地,村民逐渐对鱼子灯产生了兴趣,加入做灯行列。杉城镇也多次举行茶东坑鱼子灯传承保护座谈会,和村民共同探讨如何让鱼子灯流传更远。 经过两年的努力,从刚开始三三两两学灯人,到现在组建起一支50余人的鱼灯队伍。队员有60多岁的农家主妇,有20出头的景点导游,有企业老总,也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同的行业、悬殊的年龄差异并不妨碍他们走在一起。 在村镇大力支持下, 鱼灯队购买了道具, 设计了统一的表演服装, 并邀请专人编排鱼子灯舞。 鱼灯照亮方式 也从传统的油灯改为电池小灯泡, 更安全,也易于儿童把玩。 为了丰富闹灯形式,灯龙由单一的鱼灯转变为鲤鱼灯、熊鱼灯,并增加了毛主席像灯和五角星灯; 闹灯方式从早期简单的列队改变为戏游、结伴、冲浪、出水和跳龙门五大排列动作,更具有娱乐性与观赏性。 鱼子灯巡游 再绽光芒 文化传承焕新 如今, 节庆舞鱼子灯 已成为村里的传统节目。 村民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每天晚上至少有50人在村部学习和排演, 并不断有年轻人加入。 村里把制作工艺与村俗文化活动拍成专辑,发布到微信、微博、抖音等互联网平台与网友进行交流,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 在县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鱼子灯走进了校园,给在校师生讲解闹灯习俗,手把手传授鱼子灯制作技艺。县文化馆鼎力配合,在馆里展示鱼子灯,将鱼子灯舞和梅林戏表演一起推介给游客观赏,把传统手工艺的精美搬上了表演舞台。 2月2日, 电影《笑傲江湖》剧组来到泰宁路演,三位主演云千千(饰岳灵珊)、张陆(饰岳不群)和蔡祥宇(饰蓝凤凰)来到鱼子灯表演现场,体验茶东坑鱼子灯的独特魅力,无不感叹其五彩斑斓、活灵活现。神奇的鱼子灯,成为他们一段难忘的非遗记忆。 电影《笑傲江湖》主演体验鱼子灯 不仅是鱼子灯, 泰宁的大田蚯蚓灯、 上青桥灯等舞灯民俗文化表演, 也在各方的重视与扶持下重焕生机。 如今,这些民俗文化表演不再是被遗忘的历史,而是成为泰宁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在新时代绽放出绚丽光彩,为蛇年新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