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一栋栋徽派民居错落有致;龙灯飘扬,“非遗”傩舞表演引人瞩目;传承不息,红十三师战地指挥部、镇安桥(红军通道)等一个个红色遗址焕发光彩……深秋时节,走进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村庄的古色古香与红色底蕴交相辉映,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生机勃勃。 大源村非遗公园 大源村始建于北宋初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内有戴氏官厅、戴氏宗祠、严氏宗祠等40多处古建筑及文物古迹,还有文昌阁、南溪庙等遗存。作为闽赣边界的重要村镇,留有关隘驿路、桥梁古亭、官厅客栈等驿路遗迹。同时,还拥有傩舞和赤膊龙灯两项省级“非遗”,穿行于这古韵悠长的古村落,每一座横跨溪流的石桥、每一株枝繁叶茂的古树,皆似历史的低语者,承载着跨越百年的悠悠记忆。 大源村红十三师指挥部旧址 大源村还是三明市“首批中央红军村”。革命时期,大源村曾是红五军团十三师诞生地和新桥反击战指挥部所在地,到如今还保存着大源乡革命委员会暨红13师指挥部、大源乡游击队队部等革命旧址。近年来,大源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实施中央红军转战长征项目建设,完成大源红色革命旧址群、新桥反击战旧址的修缮和展陈,打造“万岁师”红色品牌,古傩大源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切实维护红色资源原貌和历史环境风貌。 通过不断加强保护,大源村不仅让村庄“古色”“红色”风貌更加亮丽,还积极挖掘红色资源和非遗资源,将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相结合,转化为村民增收的有效手段,打开了大源村文旅产业发展新思路。 民俗文化活动 自2017年起,新桥乡已连续举办了多届“古傩闹元宵”“大源傩”民俗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吸引了大量旅客前来游玩。通过运用文化资源优势,让游客能够更加真切地融入古村大源,感受古村落的红色底蕴和非遗民俗的独特魅力,丰富“游”“娱”体验。此外,在新桥乡党委、政府的鼓励下,村民成立了大源傩农家乐,租赁闲置宅基地将其改造为特色民宿、农家乐餐馆,切实满足游客“吃”“住”需求,村民也真正吃上了“旅游饭”。 “我是学习艺术设计的,暑假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来泰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之前我来过大源村,发现这边村庄古色古香,建筑很有观赏性,风景和环境都很好,农家乐的特色菜也很不错,趁着国庆我就带着爸妈来这游玩,住了有三天,感觉很恬静、舒适,精神和身体都得到了放松。”游客小李说道。 随着“古傩大源”热度提升,新桥乡把大源红色资源融入全县乡村旅游发展大局,与高等院校签订写生基地合作协议,开发大源特色研学线路并积极纳入泰宁旅游线路中,吸引更多旅游团体来到大源。 吸引游客参观红色遗址 目前,新桥乡已与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集美大学、福建理工大学、三明学院等10余所高等院校结对挂钩,与三明实验小学、泰宁各中小学校进行共建,与福建省摄影协会、泰宁县老年协会以及旅行社合作。 重走红军路、主题党日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研学写生等活动为大源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旅发展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将红色文化结合进古建筑中,持续打响红色文旅品牌,今年以来,新桥乡已经接待游客达两万人次,为当地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新桥乡党委宣传委员吴天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