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泰宁在线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泰宁新闻网>乡镇风采> > 正文
新桥乡:积极推进“三农”发展 加快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4-10-10 20:32:00    来源:新桥乡 泰宁县农业农村局   编辑:余艺   责任编辑:方玲 审核:陈启芳  

金秋时节,在广袤的田野,稻穗摇摇欲坠。颜色缤纷的果园、菜园,丰收的图景正在徐徐展现。风光旖旎的乡村迎来各地游客,给村庄带来生机……

8461f68655583ec4fe76ed27ca757ff.png

近年来,泰宁县新桥乡稳步推进改革,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现代农业展现新变化

“虽然今年遭遇了旱涝天气,但规模化种植方式,便于及时采取应对办法,给秋粮生产打下了好基础。”新桥乡新桥村党支部书记黄源泉说,今年夏播期间高温少雨,村里新购置的引水抽水设备为粮田浇上了水,在短时强降雨时期,去年高标准农田项目新开挖的排洪沟发挥了关键作用。

此外,大源村150亩的优质稻稻田里,两台大型收割机正在来回穿梭,一茬茬水稻源源不断地被卷入收割机,机声隆隆、稻香四溢,村民们站在田坎边等待满载而归的收割机,满心欢喜地将谷粒装袋转运。  

大源村海拔800多米,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为多元植物和生物多样性的共存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大源大米具有产量高、熟期适宜、米质优等特点,口感香甜。去年以来,新桥乡全力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机插机收规范化运行,打造大源高山生态米品牌,带动当地农户增收。

农民增收增添新动能

近年来,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背景下,药食同源产品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新桥乡汾信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典型高山气候特征,利用林下山地种植黄精,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发展胜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目前,汾信村已种植黄精500余亩,投入100余万元,黄精种植后3至5年将迎来采收期,预计产值可达500万元。

“汾信村民大部分外出务工,村里出现了许多闲置土地,现在政府有很好的补贴政策,加上前期对市场的考察,我们发现黄精市场前景还是很好的,所以我们尝试通过流转土地种植黄精,致力将黄精变“黄金”,使荒山变成“金山”,这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也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汾信村党支部书记肖中胜说道。

林下种植黄精,能促进原有林木的生长,控草施肥,绿了生态、富了村民,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新桥乡积极探索林下产业发展新路径,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助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乡村发展呈现新气象

走进新桥乡水源村的竹荪种植基地,村民们来回穿梭采摘竹荪,并进行分拣、烘干、装袋,一派丰收忙碌景象。

“6月-9月是竹荪的采摘期,一天最多可采摘200多斤,10斤的鲜竹荪烤干能制成1斤干竹荪,一斤干竹荪的市场价格为150-160元,我们日均收入可达4000元。”水源村党支部书记余增盛说道。

据了解,新桥乡水源村地处泰宁县最高峰峨嵋峰脚下,海拔较高,又处于生态红线内,过去村民大多都只能种植水稻,缺乏其他的增收渠道。水源村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带动作用,通过“跨村联建”学习效益好、产量高的竹荪种植,并由党员和种植能人带动,以“党支部+能人+农户”的模式发展竹荪产业,盘活闲置土地16亩种植竹荪,带动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是破题开局的关键。新桥乡将持续推动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断探索适合乡村的特色产业,拓宽发展渠道,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主办单位:中共泰宁县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泰宁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泰宁县新闻中心 Copyright © 2010-2016 zgtn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非转载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泰宁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投稿、​举报邮箱:tntv001@163.com | 举报电话0598—7832300 |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2023010551号
地址:福建省泰宁县杉城镇东洲路6号 | 邮编:354400 
| 您是第 1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