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缩影,是追溯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统村落、历史建筑、文物古迹,就是保存了当地的历史和文脉。 新桥乡岭下村“郎官第”为清代宅第民居类建筑遗址,坐南向北,四进。邓氏郎官第由砖砌五楼式大门及外围墙、空坪、下堂、天井、中堂、天井、上堂及祖堂等组成的合院式建筑。通面阔25.45米,总进深49.43米,占地面积1258平方米。 郎官第四周为效仿徽派建筑风格的马头墙,整体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棱角分明的盒子,把建筑都包裹在里面。 院内是纯木质结构的四进式庭厢房,采取了一进高一进的建筑方式,使得整栋建筑采光、通风效果极佳,排水系统也十分完善。整栋建筑没有华贵的雕刻与装饰,并不崇尚奢华,讲究牢固、实用。 为切实做好岭下村“郎官第”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留住历史文化。新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研究部署,邀请不同的专家、学者,通过反复地走访调研、考察学习,多次讨论研究修缮方案,坚持以“守正创新,小心落地”为保护修缮原则。在保存原有建筑样式的前提下,将建筑内部损坏的构件及屋顶瓦片等进行更换,尽可能呈现出岁月的古朴和沧桑,确保历史建筑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同时,挖深挖透“郎官第”背后的历史故事,让“郎官第”古色古香、活色生香。 下一步,新桥乡将继续不断推进以“郎官第”为代表的历史建筑修缮工作,为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通过盘活文化资源,实现乡村旅游提档升级,让文化效益与乡村经济效益相得益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