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连着国家粮食安全,关系老百姓的饭碗。泰宁县充分发挥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等优势,大力发展水稻制种产业,将其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好“稻”路。 眼下正值水稻制种夏季 田间管理、防止农作物病虫害的关键阶段。 在泰宁县下渠镇渠口村稻田上, 微风吹过,绿浪翻滚, 农户们正抢抓农时, 忙于除草、施肥等管护作业, 确保秧苗茁壮成长,结出“金种子”。 “今年我一共制种大概是三十亩,预计每亩产量可以达到五六百斤,整个收成有一万五千斤左右,现在主要是大虫,确保稻种长势。” 下渠镇渠口村制种户邓武文说道。 下渠镇是典型的农业乡镇,全镇有耕地面积2.29万亩,每年要收获粮食6000余吨,其中制种8100亩,产能1800吨。近年来,下渠镇大力推动水稻产业发展,并持续强化农业生产服务,积极给予农户种植技术指导,着力提升种植产量效益,打造种业强镇,推进乡村振兴。 “下一步,下渠镇将以产业提质增效为核心,大力发展水稻制种产业,落实各项惠农富农政策,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下渠镇基层农业农村干部杜鼎祥表示。 多年来的发展, 水稻制种已成为泰宁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2022年泰宁入选 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名单。 据了解,2023年全县制种备案企业达42家,杂交水稻制种面积4.075万亩,完成水稻制种产量850万公斤、总收入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85%、6.8%。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释放出诸多有利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利好信号,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泰宁的种子不仅让当地农民的口袋更加充实,更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