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早稻香满野,又是一年“双抢”时。 7月20日,在泰宁县朱口镇源色村稻田上,几台收割机开足马力抢收稻谷,收割、脱粒、碎秆还田一气呵成,金黄的稻谷通过自动化管道“送入”运粮车。 “今年我们农场共种植早稻600多亩,虽然前期雨水过多,但得益于良种、良机、良法的推广应用,亩产量在600公斤左右,与去年同期相差无几。” 余庆昌是泰宁县泓丰园农场的负责人,近日都在田里忙着指导农机手抢收早稻,赶播晚稻。 余庆昌不只会种粮,还成立了五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稻米加工产业,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带动朱口镇及周边地区农民增收。 目前,五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与镇上多位种粮大户进行合作,今年共种植优质水稻面积7500多亩,主要生产清香米、浓香米和国库粮,预计可加工生产优质大米100余万斤,产值达1200万左右。 “我们精心打造泓丰园系列‘泰宁大米品牌’,所产的粮食经过绿色食品认证,不仅健康,口感更好。除了部分供给本地市场,还有一些在福州、泉州等周边城市出售。未来会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努力把‘泰宁大米’做成泰宁农产品的新名片。”余庆昌说。 巩固夏粮丰收的良好形势,持续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为增加绿色优质稻米供给,今年朱口镇共种植晚稻20000亩、优质稻15000亩,总面积达35000亩。 “通过实施优质稻加工、水稻中转仓储、品牌宣传等项目建设,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种植农户收入水平。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完成后,预计主导全产业链产值达4.3亿元,主导产业化标准种植基地达3.9万亩,产量达1.3万吨。”朱口镇副镇长郑洲说。 近年来,朱口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立足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的优势,积极引导扶持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深入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聚焦水稻主导产业发展,同时开发了小籽花生、麻面南瓜、莲子等农副产品及周边产业链,逐步做大做强草菇、岩茶等产业园,丰盈了粮仓,将“粮袋子”转化为百姓手中的“钱袋子”,实现农业丰收与农民增收的美好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