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加大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普及力度,近日,泰宁县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在泰宁县朱口镇中心幼儿园的操场上,孩子们正拿着蒲扇蹦蹦跳跳,跟着老师做一套特别的早操。这是朱口镇中心幼儿园为孩子们专门编排的一套融合了梅林戏的“戏曲广播操”,全校师生在课间来到操场上共舞梅林戏,既锻炼身体,又营造出浓厚的梅林戏学习氛围。 “我们幼儿园充分利用戏曲资源,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梅林系课程,将梅林戏与教学课程、学校环境和早操相融合,让幼儿体验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感受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朱口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谢德花介绍。 同时,朱口镇各个学校经常邀请梅林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黎秀珍来校指导,为学生们编排新的梅林小品剧。学生们身穿五颜六色的戏服,跟随黎秀珍认真地学着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黎秀珍不时提醒学生们要注意细节、把握好节奏,在反复的练习下,学生们逐渐进入角色,演绎出梅林戏的精髓和神韵。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梅林戏非常的有趣,虽然学的比较辛苦,但是想到可以传承家乡文化,我就很开心。”朱口镇第一中心小学学生段琳宣有感而发。 “作为国家级传承人,我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去帮助学校,把梅林戏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学习梅林戏,弘扬梅林戏。”梅林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黎秀珍说。 梅林戏融入校园是泰宁县加强非遗文化传承的生动写照。据了解,泰宁县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 一校一特色”活动,截至目前,城乡共有12所学校在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并重点打造了几所非遗特色校。把泰宁特色梅林戏、大源傩舞、泰宁山歌、上表棕编、茶东坑鱼子灯、竹编、朱口花灯等非遗项目,引入县实验小学、五谷幼儿园、新桥小学等中小学校,常态化授课,既丰富学校的校本课程,也让孩子们学习体验非遗技艺。 “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要从娃娃抓起,让‘乡愁’深植在一代代人心中。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实现城乡学校全覆盖,推动学校结合当地的非遗特色有效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打造‘非遗进校园 一校一特色’品牌。”泰宁县文化馆馆长肖秋红表示。 近年来,泰宁县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积极探索“非遗进校园 一校一特色”教育模式,培养青少年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意识。此外,为弘扬传统文化,还扎实推进“书香泰宁”建设,常态化开展状元文化节、国学讲坛、读书会等阅读推广活动。(记者 丁彤皞 李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