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泰宁县朱口镇烟田里,葱葱茏茏的烟叶随风摇曳,烟农们穿梭在烟丛中熟练地进行采摘、捆扎、运送。 烟田丰收景 产业展新颜 邱模忠是镇里的种植大户,今年种植了160亩烟叶,目前正忙着将刚采收的新鲜烟叶运到烤烟房,面对烟叶的丰收,邱模忠难掩心中的喜悦。 种植大户 邱模忠:“去年种了150亩烟叶,产值大概在80万左右;制种140亩,产值在45万左右,效益还不错。今年烟叶计划在6月中旬采收完,接着第二季水稻制种面积计划在140亩左右。等到烟叶全部采摘完毕,这片金土地随即再播下颗颗稻种,待十月稻穗金黄,粒粒‘金种子’便可颗粒归仓”。 泰宁县从1976年开始发展杂交水稻制种,1987年开始种植烟叶,因春烟采摘收获早,后作水稻种植。在90年代中期,泰宁县便在实际生产中探索出了前作种烟后作杂交水稻制种的耕作模式。 2022年泰宁县入选农业农村部新一轮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常年种烟面积稳定在3-4万亩,近年来制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目前已有60余家国内种子企业获批泰宁县境内生产许可,2023年在泰宁县建立生产基地且有生产备案的种业公司达41家。 烟叶种植和水稻制种产业已成为泰宁县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春”烟“秋”制意思就是春季种烟秋季杂交水稻制种,成为泰宁县乡村振兴路上的“黄金搭档”。 为持续推进“春”烟“秋”制产业稳定发展,筑牢农民的“钱袋子”,增加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泰宁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稻烟轮作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实施方案》,形成“县文件、乡措施、村民约”三级管理办法,建立了5万亩永久稻烟轮作保护田、开展了3000座密集烤房和其他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的统筹保护。 烟稻轮作,双收双赢。烟叶和水稻两种作物对肥料的要求有一定的互补效果,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水、温、气、光照等资源,改善土质,提高肥力,达到种养结合、节本增效的目的。它能够让有限的土地发挥出更大的种植价值,最大限度推进农业提质增效,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促进农业增效、绿色发展。 轮作效益显 乡村共繁荣 “泰宁每年稻草溶田面积都在2万亩左右,占种烟面积的70%以上,除了一些深烂田和无水源的望天田,其他烟田100%进行稻草溶田,所以这些年来,烟田的病害较少,与稻草溶田、烟稻轮作有很大关系。”福建省泰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办主任陈宇鹏介绍。 据了解,泰宁县全县近5千户1万多人从事水稻制种,最高亩产达350公斤,平均亩产200公斤,亩产值平均达3200元左右。泰宁县每年烟后制种面积约2万余亩,占总制种面积的70%以上,“春”烟“秋”制年亩产值达8000-9000元。 下渠镇渠口村烟农 丁钟平:“2023年种烟24亩,卖烟收入12.6万元,杂交水稻制种12亩,收入5万元,两季亩产值达到0.94万元,扣除所有成本纯利润11万元。” “春”烟“秋”制不仅烟农增加收益,同时也拓宽了周边群众的增收渠道。据邱模忠介绍,烟叶采收期每天雇工二十余人,还有一些近80岁的老人在烟叶烘烤期间帮助解烟杆这种轻体力活,一个烤季下来最多的能拿到6000多元的工资报酬,让农村留守老人不仅不会感到孤独寂寞,而且晚年还能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赚点零花钱。 近年来,泰宁县通过推广“烟叶+水稻制种”实现“一地双收”,有效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稳稳地守牢了“米袋子”,充盈了“钱袋子”,稳固了“金叶子”。2023年,烟稻轮作的综合亩产值达到8500元,亩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