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一条条金黄色的鲤鱼欢快的从手上跃入水中。近日,泰宁县上青乡崇际村开展增殖放流活动,1000余尾鲤鱼成为崇际村明水绕村水渠新“主人”。 崇际村党支部书记李文祥介绍,我们将锦鲤放入水渠,一方面是想为崇际乡村旅游增加新业态;另一方面是想通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来引导社会公众爱护环境。 崇际村,位于泰宁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北部核心区,距县城18公里,村内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旅游基础设施完备,“鲤鱼的故事”在这里流传,上清溪、九龙潭等景点坐落于境内。 近年来,崇际村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深入挖掘鲤鱼文化内涵的理念,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先后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打造了龙门里农庄、明水绕村、鲤鱼溪景观带、共享科普菜园等特色鱼文化景观及网红打卡点。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崇际村就吸引了3000余名省内外游客到此旅游打卡。 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依托独特的丹霞地貌和毗邻上清溪、九龙潭景区的区位优势,崇际村将丰富的旅游资源与非遗文化相结合,带动特色农业、研学写生产业共同发展,打造2000亩黄豆种植示范片,3600亩生态岩茶产业园。引导全村300余人从事旅游行业,20余户村民发展民宿。村民人均纯收入由过去的7000元提高至现在的29000元。 今年72岁的村民杨林梅,做饭手艺被许多写生团队称赞,一天能拿160元的工资。负责洗菜、切菜、打扫卫生的小工,一天也有120元的收入。来写生的人多时,单小工就需要十几个。 产业活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素质也跟着起来了。走进崇际村,村组道路干净整洁,空气甜润清香,小院优美宜居,邻里其乐融融。每家每户都非常干净整洁,遇到的每个村民都很热情,让过往游人倍感温馨。这也是游人们在崇际村能获得美好体验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为增强学生、游客的乡村体验感,崇际村还致力打造集研学、写生、康养为一体“龙门里”文旅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区、生态果蔬采摘园、休闲观光农业园,让学生实地聆听农业知识,亲身体验农耕工具,感受土地翻耕、育秧、插秧、收割等全过程,在休闲观光的同时,体验采摘的乐趣。 乘着影视发展东风,让乡村振兴更有劲。 近年来,崇际村依托自身景观优势,乘着影视产业发展的东风,大力发展影视产业,引进大美古韵文创公司、龙跃部落民宿公司、珑门鲤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与北京大学、中国美院、泉州职业技术学校等20余所高校对接合作,大力发展影视产业,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现如今,崇际村凭着自身不断地努力,成为泰宁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并先后获得“全国第四批最美宜居小镇”“全国生态宜居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全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等10余个国家、省、市级荣誉,由过去的“丑小鸭”锐变成现在的“白天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