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泰宁在线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泰宁新闻网>专题专栏>四领一促> > 正文
四领一促 | 泰宁:建设中医“治未病”示范镇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2024-03-17 21:50:00    来源:泰宁县融媒体中心、泰宁县卫健局   编辑:余艺   责任编辑:方玲 审核:肖剑光  

“精神不振,没有食欲,

是湿气重的表现,

可以通过拔罐来祛除湿气……”

3月14日,

在泰宁县朱口镇卫生院的“治未病”科,

医生杨睿超正在为患者柯先生诊治。

自从卫生院中医馆内多了“治未病”科,

来看中医的患者便增加了许多。

杨睿超充分利用中医的优势,

为不同的患者开出

“未病养生,既病防变、病后调摄”的

针对性治疗方法。

开设“治未病”科

为患者提供中医诊疗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中的优势和作用,推动中医“治未病”及传统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村庄、进社区、进机关,从治“已病”到治“未病”转变。

“‘治未病’取自中医里‘未病先防’的观念。‘治未病’科运用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为患者提供中医综合一体化诊疗服务,帮助患者辨识病理体质、防病治病,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泰宁县朱口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曹元雄介绍说。

ecc906f5bbf4f4f51848d7dc254dcb28_640_wx_fmt=jpeg&from=appmsg.jpg

朱口镇作为泰宁中医“治未病”示范镇,在卫生院中医馆内新建“治未病”科。同时还将中医护理融入“治未病”的架构,创新实行联合门诊诊疗模式。

在“治未病”科看完病后,医生会带患者前往中医护理门诊进行诊疗,而中医护理门诊的医护则会依照“治未病”科医生开具的中医护理处方,对就诊人群实施中医护理,并依托中医体质辨识系统,为患者制定最优诊疗方案。

除此之外,卫生院还会通过手机短信通知每个出院的患者,督促患者来进行免费的中医适宜技术康复治疗,这是朱口镇积极探索开展的中医“治未病”医保打包支付试点工作之一。

通过免费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筛查、养生保健等中医药服务,以及为患者免费提供相应的中医养生及中医适宜技术,有效解决了群众获得中医养生及中医药适宜技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真正让中医药走进群众、惠及群众,“零距离”融入百姓生活。

开辟“百草园”

让中医在校园生根发芽

“大家看这株植物,它的叶子呈羽状深裂,上面覆盖着灰白色短柔毛,凑近可以闻到浓烈的香气,这就是艾草……”3月12日,在泰宁县第二中学的中草药种植园里,校长池杰正带着学生们认识各种中草药。

该中草药种植园占地6.2亩,园内种植了艾草、紫苏、草珊瑚、三叶青、砂仁、黄精等六十余种中草药。得益于此,学生们可以在中草药种植园里近距离观察、触摸各种各样的中草药,领略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了将中医药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与各学科相融合,让传统中医药文化扎根在校园,学校还专门开发了中草药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实际的劳动能力,在科学探究方面,力求培养学生对中药材的兴趣,增长学生的药理知识和劳动兴趣。

“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之前没有见过的中草药,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迷迭香,可以做香料,有安神的效果,我非常喜欢这节课。”丰富的中药种类打开了学生廖文博对中医的兴趣。

每逢重大节日,学校还会开展各类中医药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辨识、采摘中草药,并亲手将中草药运用到制作香囊、肥皂等物品中。

“我们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坚持‘生活即教育’,引导每一个孩子将中医药文化融入生活、用于生活,让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下来。”泰宁县第二中学校长池杰表示。

据悉,为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高质量发展,泰宁县第二中学勇于创新,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形成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333”模式实施路径,在中医保护传承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近年来,泰宁县积极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持续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2023年中医医师下基层120余次,诊疗患者900余次,开展培训20场次,科普讲座32场左右,惠及群众3000余人。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主办单位:中共泰宁县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泰宁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泰宁县新闻中心 Copyright © 2010-2016 zgtn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非转载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泰宁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投稿、​举报邮箱:tntv001@163.com | 举报电话0598—7832300 |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2023010551号
地址:福建省泰宁县杉城镇东洲路6号 | 邮编:354400 
| 您是第 1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