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在泰宁县开善乡,新修的机耕路和水渠纵横交错,农户们正在对农田进行管护。 “路变宽了,沟渠排水能力也提高了,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的影响了,农田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我们的收成肯定会越来越好。”提起农田的变化,开善乡种粮大户老黄笑着说。 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为了助力农业产业发展,泰宁县坚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解决农村耕地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低、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等问题,提高耕地生产水平。 2021年以来,仅开善乡就已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5600余亩。 同时,杉城镇、朱口镇、下渠镇等其他乡镇也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2023年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达到2.2万亩,涉及7个乡镇39个行政村,有效提升整体农业生产水平,为后续的春耕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泰宁县不断加大灌溉排水、田块整治、田间道路、农田电网及农田防护等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力度,逐渐实现了“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农田生产新格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2023年,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4.51万亩,水稻制种喜获丰收,完成产量850万公斤,总收入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85%、6.8%,成为全省10大制种大县之一。 农机专业化人才赋能农业发展 顺着蜿蜒的轨道向前望去,一台满载的山地单轨运输车正平稳行进,这是杉城镇农户陈建军正在使用山地运输轨道运送货物。陈建军作为泰宁县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的一名学员,已经熟练掌握了相关操作技能。 为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2023年,县农机中心向上争取资金近50万元,分别在杉城镇、新桥乡、大田乡持续开展4期高素质农民培训,涵盖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山地运输轨道等专项培训,其中农机化专业培训第四期通过“理论+实操”的模式,设置了农机机收减损、法律法规、机械构造及实操演练、维护保养等特色课程。 据统计,近年来,泰宁县农机补贴资金始终保持40%增速,2023年使用农机购补资金1100余万元,且无农机事故。机收减损成效也十分显著,2023年机收损失率降低近1个百分点,挽回400余吨机收损失,增收约200万元。 产业融合为农业发展提速增效 3月7日,在泰宁县梅口乡茶文化馆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对茶馆外立面进行加固改造。 “我们目前在建的茶文化馆,建成后将成为集茶文化展示、岩茶生产加工、直播带货、研学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梅口乡党委宣传委员童安雷介绍,泰宁梅口乡茶文化馆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500万元,项目占地4500平方米,预计今年6月份投入使用。 梅口乡结合自身产业特点,以茶旅小镇建设为抓手,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扎实推进相关项目建设,将茶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 此外,梅口乡还积极融入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县创建工作,聚焦闽台产业融合示范,加快台湾左如玉茶厂项目落地,打造特色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泰宁县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深入挖掘特色产业,努力打造“泰宁名片”,进一步促进产业增收。泰宁大米、岩茶、红茶、黄花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农业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推进泰宁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