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县全面贯彻省委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聚力落实市委推动“红色领航、生态领向、产业领跑、改革领先,促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深化“勇担当、促攻坚、建新功”专项行动,奋力拼经济、全力促发展,以争优、争先、争效的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新泰宁建设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 01聚力“红色领航”强引领 泰宁是原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是中央苏区向东挺进战略门户。1999年7月6日至7日,习近平同志到泰宁调研时,强调“不要忘记老区,不要忘记老区人民,不要忘记‘五老’和这些革命老干部”“要有一种革命感情、革命责任感来抓好老区发展”。泰宁县将充分发挥丰富的红色文化底蕴优势,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引领力。 一是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保护与活化利用相结合,加快推进“中央苏区东方门户”等系列红色遗址保护修缮,重点实施“中央苏区银行”泰宁旧址、“中共泰宁县大田区委、大田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等修缮工程,建强红色文化阵地。 二是用好红色资源。持续抓好革命历史文化挖掘、研究和阐释,加大“一杯米酒”等红色故事宣讲力度,高质量筹办“三个不要忘记”25周年主题宣传活动,打响红色泰宁品牌。高标准打造一批现场教学点,做实红色“事业+产业”文章。 三是强化红色赋能。用好用足中央支持老区苏区发展政策,抢抓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国铁集团对口支援、沪明对口合作、新时代山海协作等机遇,持续开展“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活动,谋划“大洋嶂战役遗址”红色旅游教育基地、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提升等一批项目落地。 02聚力“生态领向”勇担当 1997年4月9日至10日,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到泰宁调研,指出“这里山水奇秀,有很多在中国都是独特的风景”“金湖、上清溪都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并叮嘱“一定要好好保护生态”。 长期以来,泰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深入践行“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理念,坚持“生态立县”,空气质量和县域水环境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并获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一是勇做生态文明建设“优等生”。讲好“一条鲤鱼”故事,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果,下大力气解决好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重点领域突出环境问题,重点实施河道治理等11个生态水系修复项目。 二是争做美丽城乡建设“排头兵”。统筹推进生态城乡建设,突出抓好4条乡村振兴示范线和集镇、省市边界村建设,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断提升古城文化内涵。重点实施城市主题公园、金湖沿线森林景观提升等53个城乡品质提升项目,加强大源村、老虎际等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着力打造“居者自豪、来者向往”的和美家园。 三是当好民生事业保障“实干家”。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持续开展“五到五访五促”活动,加快补齐民生基础设施短板,全力落实“泰宁·武夷山双世遗1号风景道”等12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努力把老区苏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苏区人民生活得更好。 03聚力“产业领跑”促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近年来,泰宁立足产业基础和自然资源禀赋,深入调查研究、反复分析论证,明确“333”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逐步打造文旅康养、水资源产品、竹制品3个百亿生态产业集群,取得了一定成效。 下一步,要着力把重点产业链做起来、大起来、强起来,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一是文旅产业扬优势。加快推进“环大金湖旅游度假区”建设,全力以赴盘活金湖沿线11个烂尾闲置项目。深入开展“一十百千万”文旅消费行动,精心办好“大金湖”系列节展活动,加快实施锦江国际度假酒店等项目,大力培育文旅康养、数字和影视文化、研学文创等增长点,全力打造内涵丰富的世界级风景名胜区。 二是绿色工业拓新路。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实行产业“链长”负责制,聚焦完善水资源产品、竹制品、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链,精准策划引进配套项目,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打造绿色工业产业集群。加快工业园区扩园并园工作,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和循环化改造,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和招商吸引力。全力推进晋泰新能源新材料等21个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特色农业提质效。以“打品牌、育龙头、提品质、拓市场”为工作重点,持续抓好高优粮食、水产养殖和茶产业发展。加快推动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梅口闽台茶旅融合小镇等项目建设,积极申报国家优质肉鸡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县。 04聚力“改革领先”建新功 泰宁将传承三明改革创新基因,认真学习上海、泉州等地先进理念、思路、作风,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开放的眼界解难题、促发展,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力活力。 持续深化教育改革。牢牢把握教育质量这一核心,深入开展教育质量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实施“培优拔尖”毓秀工程,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力争中考、高考成绩再创佳绩。 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健全医联体共建、专家驻点、巡回诊疗等机制,构建更加完善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资源共享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提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做优针灸康复理疗国家级农村中医特色专科,推动中医药与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持续深化林业改革。加大林票、碳票推广使用力度,丰富企业融资渠道,扩大碳汇应用场景,不断拓宽生态产品转化路径。推进全省林业执法改革试点县建设,创新执法模式,加强警林联合督查,进一步提高林业行政管理法治化水平。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招商服务中心、项目代办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合署办公,一个项目、一个代办员、一包到底,实现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双提升”,按下营商环境优化的“加速键”,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楫扬帆、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