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在泰宁县下渠镇大湖村,工人们正抢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黄金期,拓宽机耕道路、修建水渠。 此前,每逢下雨天这条机耕道路就变得泥泞,给村民农业生产带了诸多不便,昔日这条“泥水路”如今“变身”水泥路,离不开下渠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规划。不仅仅是大湖村,此次建设项目还涉及渠里村、大渠村、渠口村、红地村、新田村等6个行政村,建设规模2000亩,建设内容包括修建水渠7000余米,田间道6800余米等。 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村耕地基础设施薄弱、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等问题,而且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等措施,也能整合零星碎片地块,实现地平整、土肥沃,在降低劳动用工成本的同时,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 “路好走了,也变宽了,三轮车和收割机都能正常通行,我们以后种田方便多了。”大湖村种粮大户徐叔对此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赞不绝口。 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乡村振兴“希望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近年来,泰宁县多措并举推进粮食品质升级,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监测,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县域经济发展。 采购、取样、检测……12月27日,李煌辉正像往常一样做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向农户发放承诺合格证。 在梅口乡,像李煌辉一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们会不定期对乡域内各类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进行逐一摸底,建立动态管理农产品生产主体名录,通过宣传引导、日常巡查、风险监测,倒逼生产主体严格遵守安全期、间隔期、休药期等相关规定,增强主体底线意识,强化生产主体落实第一责任。 “我们的肩上扛着村民‘入口’安全的重任,对农产品进行常态化监管,保障粮食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李煌辉说。 监管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梅口乡9个行政村共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2名、村级协管员3名,通过“1名网格员+3个行政村”的监管方式,形成了“区域清晰,责任到村,落实到人”的网络监管机制,实现一图绘尽,监管到位,进一步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机制。 “强责任+强监管”让梅口乡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构建了从乡镇到村再到生产主体的网格化监管模式,进一步夯实网格监管“最后一公里”。(记者 张显超 李少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