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泰宁在线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泰宁新闻网>头版头条> > 正文
乡土泰宁丨茶文化笔会作品选登
2023-10-28 11:10:00    来源:县委党史方志室   编辑:童凌娟   责任编辑:杨阳 审核:肖剑光  

文丨张辉怡

1 西乡与西纸

西乡大田,是泰宁县大田乡的古称。“西乡”指位于县城西部,“大田”因村尾一坵年产百担粮食的田块而得名。

大田乡四周群山起伏、层峦迭翠,从东向北逆时观测,依次分布方金石(海拔1266米)、双门石(1562米)、天台山(1175米)、双峰嵊(960米)、笔架山(757米)、记子项(674米)和读书山(651米)等,东北高、西南低,中间小块盆地,就是西乡众生千百年来的繁衍栖息之地。境内溪流遍布,水量充足,气候温和,蕴育优沃的自然生态,包括连绵不绝的竹山。

宋代末期,大田街由施姓始建店房五幢,附近望族富户竞相追随,沿大田溪西岸筑房,吸引各地商人工匠集聚成市。元初,大田集市逐渐形成,农历逢二、七为圩日。明代,大田邻近村庄辟建兴起,人口繁衍颇众,大田集市开始兴盛。清康熙以来,江西商贾、汀州匠人等纷纷迁至大田,商贸进入繁茂期。

择地而居必逐利而往。大量商人涌入西乡大田,其中重要原因是这里盛产“西纸”。“西纸”即西乡造的竹纸,按现代释义应为地理商标。只有地方特优名产,才配拥有这样一个特定称谓。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晋代开始盛行竹纸,明清时期制作工艺日趋精湛。清初,西乡人利用毛竹幼竹生产毛边纸,逐年改良工艺后,精制加工成更为精细的西纸,以新华坊、洋坑、垒际、白坑、下东坑等地为著。清中期,西乡纸业日渐繁盛,全乡建槽产纸的村庄有20多个,槽焙200多处,从业人员1000余人,品种有毛边纸、切边纸、高筐纸3种,年产量10万余担,其中料坊村的切边纸(又称西纸)质量最好,工艺考究、质韧色白,是文房用纸及印刷书籍的上好选品。

据县志记载,清中期大田乡仅西纸一项年产6万余担,产值4万银元。造纸业促进了商贸发展,偏隅的大田山乡集市,经营纸业的商铺多达20余家,产品远销南昌、九江、武汉、长沙等地。民国时期兵乱不息,纸行仅剩复元号、诚记号等8家;抗日战争时期,西纸销地沦陷,生产日趋萎缩直至全部关张停产。

西纸虽盛极而衰,却为西乡带来近二百年的繁荣。

2 四书集注

西纸的兴盛带动了刻板印刷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事件是,清嘉庆戊寅(1818),料坊村绅士邹德舆因办学缺少教材而斥巨资雕板印刷的《四书集注》,封号为“福建泰宁西乡大田一鉴斋藏板”。


清嘉庆戊寅年(1818)邹德舆一鉴斋《四书集注》封首图

《四书集注》是宋理家朱熹代表著作之一,其花费大量心血撰写和反复修改的注释,融贯了理学思想,是明清两代钦定教科书,也是科举考试的题库和标准答案。《四书集注》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篇,其中大学、中庸未分章,论语分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日等20章;孟子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7章。西乡大田邹德舆一鉴斋《四书集注》为双面16开本,计486页24万余字,全套共18册,其中大学、中庸各1册,论语9册,孟子7册。全书为宋理学家朱熹注释,内容详尽确切,句读、音韵、标明正确,书眉另有加注僻字之切音、解义,有利学者领会。书本一经问世,颇受青睐,远销江西、浙江等地。


清嘉庆戊寅年(1818)邹德舆版《四书集注》全套18册

邹德舆是西乡巨富邹腾兰之次子。西乡大田的邹姓始祖为邹应博(泰宁状元邹应龙之堂弟),是南宋开禧元年的进士,也是泰宁两宋“一门四进士”之一。大田乡志人物传记载,邹腾兰(1699-1782),壮年时经营木材和西纸生意,发家后广置田产,老年时已是田连阡陌,租米千担,被称为“千醮”之族。邹腾兰为人正直、乐善好施,每逢饥荒,开仓赈济,毫不吝惜。乾隆三十五年(1770),泰宁县城兴建集贤书院,他带头捐资30万文;乾隆三十九年(1774),牵头集资兴建感福寺石桥,四方乡里,众皆称颂,泰建两县官府曾为其旌表嘉奖。

“南谷家声远,范阳世泽长”。邹德舆(生卒不详待查族谱)秉承先祖家风家训,于清乾隆五十年授职州司马(正四品),却不忘家乡子嗣教育的宏大事业。他筹集巨资刻印清嘉庆戊寅年《四书集注》,聘请临村坑边人廖京彩校刊制板,悉遵法典、规范版制,一画一钩皆用心,一字一句循经典,成就了楷法精道、字清纸白的西乡大田版《四书集注》。此教本声名远扬,广传全国,历经百年不衰。

廖京彩,县庠生(秀才),地方史上名不见经传,但在杉城帐干村廖氏族谱中可见其撰写的谱序,文采与书法具佳,民间小有名气。他的房亲廖学信(1693-1765)是泰宁科举名人,清雍正元年乡试恩科高中解元,授福建尤溪县教谕,升陕西蓝田知县,后止仕归乡,在县讲学。

清中晚期以来,邹德舆清嘉庆戊寅版《四书集注》“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2013年,山东一家拍卖公司展拍一套德州富文堂补刊《四书集注》,标注为“清嘉庆戊寅泰宁邹德舆精写刻递修本”,封首称“原版已遭残失,兹于光绪丙子年补刊,正画审音概遵原本校对无讹”;闽建郡斯文堂于光绪丙戌年(1886)出重镌本,母本为邹德舆版;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教授李畅然在“四书集注早期流传形态与孟子升经”课论中,首图选用的也是邹德舆嘉庆戊寅年版样式。窥一斑而知全豹,举一例即显其名。


清光绪山东德州仿邹德舆版《四书集注》封首图

西乡大田版《四书集注》极大地助力地方学子,为实现“唯有读书高”的人生理想创造必备条件。旧籍记载,明清两朝大田乡共考取县学以上功名59人,其中清嘉庆以后占27人,而料坊、坑边两村崇学尤盛,占据全乡功名的半数以上,可谓《四书集注》教本功不可没。明清两朝,全国科举名额锐减,泰宁全县考取进士举人甚少,除了上述廖学信中恩科举人外,正史仅记录一名进士(李应机)。西乡大田的科举人物多为恩贡、岁贡、廪贡、例贡、拔贡、邑庠生、武举等,历官也仅至知州、训导、通判、教谕等。这等功名在历史长河中虽无足轻重,却也彰显旧时西乡的一方荣耀。

邹德舆版《四书集注》传至清末,其裔孙邹宜光续营此业,年出书500套,切边纸每套1.6银元,连四纸(将乐白莲生产)2.4银元,年创产值千余银圆。民国以后,洋学堂逐渐普及,印刷生意每况愈下。解放后,邹宜光被划为地主成份,《四书集注》刻版没收归公,1966年在文革“破四旧”中,全书刻版焚毁殆尽。

3 民间刻板

古时,西乡大田民间信仰丰富,有佛教、道教、真空教、拜皇经、同善社等。由于各种民间信仰相互交织与长期渗透,多数民众难有儒释道之分,通常一座寺庙同时供奉佛教菩萨与道教神仙等。解放前夕,全乡保有七宝庵、天台庵、逢源庵、雷峰寺、法王寺、感福寺、千金庙等寺庙12座。

在各类宗教活动中,佛教僧尼经常出门为信奉人家做经忏,以酬恩祈福保平安,或给去世的家人念经拜佛,超度灵魂;道教教徒专为丧事人家做醮祭祷(俗称唱莲灯),常伴有画符、捉鬼等动作仪式;真空教信仰真空祖师,念心经为病人驱魔去邪;皇经教设有玉皇大帝、文昌帝君、孔夫圣人等神位,每逢菩萨生日举行拜经扶銮活动;同善社由地方知名人士参与,设社坛念心经和万佛经等。

西乡大田的民间信仰多伴有祭祀烧纸活动,其中刻板印刷的纸质神品就十分普及。近期,偶然在大田乡旧房拆迁中,发现一套明清时期的梨木刻板。这套刻板共有17块,尺寸约长30至75厘米,宽20至30厘米,厚2厘米,表层漆墨,沉实压手,部分有虫蛀磨损。刻板多为双面雕刻,兼有文字和图案。


大田乡明清时期梨木刻板(部分)

经过拓印辨识,刻板上的文字内容有论经斋堂、太上三官真经、玉皇宝诰、觉世尊法旨、雷霆都司、解冤咒经等,字迹工整,刻工上乘。其中一片刻板长约50厘米,宽约25厘米,清晰可辨“大清国福建道邵武府泰宁县大田里 坊居”,由此定义了刻板的年代、地名等重要信息。图案有神仙驭龙、神仙乘舟、鹤归西天、九天司命等,技法高超、造型生动,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其中一块“甲马”刻板图案,人物身着盔甲,手举旗帜,旗帜上刻有“甲马”二字,身后牵着一匹骏马,健硕高昂;人物左脚抬起,欲要纵身上马之势;马背身披铠甲,头饰华丽,首尾各有一朵祥云纹饰,应为“赵公元帅”题材。


大田乡明清“赵公元帅甲马”刻板拓印图

百科资料道,甲马又称"纸马""神纸",供民间祭祀鬼神用,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民间木刻版画艺术。甲马上印刷有名目繁多的神祠鬼灵、飞禽走兽、自然山川、建筑交通等各类图形,是极其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清稗类钞·物品类》记载,甲马起源于唐朝,宋朝普及雕版印刷,历经元明清三代而不衰。如今,甲马祭神的风俗,在内地已然式微,但是在台湾一直长盛不衰,称作“金纸”或“纸金”。

清代考据学家赵翼《陔余丛考》说:“世俗祭祀,必焚纸钱、甲马。”万历时学者王士性《广志绎》说:“(士女赴泰山烧香)必戴甲马、呼圣号、不远千里、十步五步一拜而来。”袁枚《续子不语》说:“天后圣母……灵显最著,海洋舟中,必虔奉之。遇风涛不测,呼之立应。有甲马三,一画冕旒秉圭,一画常服,一画披发跣足仗剑而立。每遇危急,焚冕旒者辄应,焚常服者则无不应,若焚至披发仗剑之幅而犹不应,则舟不可救矣。”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个灵异事件,说是纪晓岚的大儿子纪汝佶病危,家人按风俗给他烧了一张甲马,纪汝佶突然睁开眼叫道:“我那匹马怎么瘸了一条腿?”家人大恐,原来烧甲马时不小心,把甲马上那匹马的马蹄给弄花了。

小小的西乡大田,文化习俗竟然与旧社会主流相通相接,可见其西纸文化特色鲜明、地位显著,积淀内涵明显优于周边乡里,甚至胜于县城知府。发掘西乡大田非遗文化,成为当前文化工作者的一项紧要任务。

乡土泰宁栏目长期征稿

投稿邮箱:tnxzb2014@163.com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主办单位:中共泰宁县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泰宁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泰宁县新闻中心 Copyright © 2010-2016 zgtn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非转载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泰宁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投稿、​举报邮箱:tntv001@163.com | 举报电话0598—7832300 |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2023010551号
地址:福建省泰宁县杉城镇东洲路6号 | 邮编:354400 
| 您是第 1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