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泰宁县新桥乡岭下村调研老区工作,作出了“不要忘记老区、不要忘记老区人民、不要忘记‘五老’和这些革命老干部”的重要嘱托。 24年来,泰宁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主动担当作为,奋力谱写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美丽的大金湖景区 改善人居环境 美丽乡村更有看头 9月12日,在泰宁县新桥乡岭下村,原村党支部书记黄建华和村民坐在庭院里话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溪水潺潺傍村流,游人络绎赏盛景,步履所及,处处都是生机蓬勃的景象。岭下村位于泰宁县新桥乡东部,周围高山环绕、峰峦起伏,是一座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的传统古村,也是革命老区基点村。 “上世纪90年代这里可不是现在的模样,村里荒山遍野,村民年收入不足1000元,水、电、路、电话、电视‘五不通’,是典型的贫困村。”黄建华说,这一切从1999年开始就逐步变得不一样了,村民不仅用上了稳定的电,看上了闭路电视,装上了电话,之后还通了自来水,水泥路也铺到了家门口,岭下村的笋竹、米酒、旅游等产业也慢慢发展起来了,不少村民在县城买了房子,开上了小汽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泰宁县新桥乡岭下村,游客在参观“一杯米酒的老区情”主题展。 一条条道路宽阔整洁、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一个个农家小院干净敞亮、一盏盏路灯整齐伫立道路两旁……如今的岭下村,村民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现在生活好了,村子靓了,游客来了,村民的人均支配收入2万余元,日子过得那是美得很。”63岁的黄建华目睹了岭下村20多年来的变化。 村子的巨大变化也给黄建华一家带来了甜蜜的生活,他的三个子女都已成家且事业小有成就。现在的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家帮忙带带孙子,种点自己吃的口粮,再酿上几缸米酒,城里住几天、村里住几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这些年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充分利用岭下村米酒、高山大米等资源,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使岭下米酒产业发展走向规模化。同时,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新桥乡宣传委员邹小晶表示,今年岭下村又在旅游业态提升上下功夫,建设一批旅游配套设施,鼓励更多的村民返乡建设家乡。 24年来,泰宁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奋发进取、稳中求进,奏响发展新乐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绘就生活新图景。202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9.7亿元,是1999年13.93亿元的7倍。全县实施县级重点项目300个,23个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4亿元、增长10.02%,创历史新高。 推进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更有奔头 四面环山,依水而居,远离喧嚣,享受独特乡村田园风情。走进梅口乡境元·阅山水舍民宿,阵阵茶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游客们在茶园特色民宿内,赏丹霞美景,尽情体验茶景、茶艺、茶食、茶宿等休闲茶旅快乐。 今年45岁的蔡雪娇,是泰宁旅游发展的受益者,见证了泰宁旅游的发展。她从一名导游起步,抓住泰宁大力发展旅游的机遇,大胆投身旅游行业,如今不仅有了自己的旅行社、农家乐、民宿,年收入也从原来的几千元到如今的20万元以上。 1994年七届县委提出“建新兴旅游城,创文明小康县”,泰宁旅游正式拉开大幕。1998年,八届泰宁县委将“兴旅游、创品牌、立支柱、增总量”的战略写入党代会报告,把旅游当支柱产业培育,走出一条符合泰宁实际的“旅游兴县”之路,开始了崭新“征程”。 泰宁县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图为游客在尚书巷游览。 2005年2月,成为福建省第一家“世界地质公园”;2006年泰宁旅游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8月泰宁“中国丹霞”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11年荣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 如今的泰宁,拥有众多的世界级、国家级旅游品牌,不仅是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深呼吸小城",还是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如今正在全力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22年全县接待游客59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7.03亿元。 泰宁影视的发展,犹如泰宁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百里湖山、宋明古城、千年村落、古朴民俗……泰宁被誉为“天然片场”。凭借着条件得天独厚,泰宁影视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先后被写入省党代会和省政府工作报告,与厦门、平潭并列为全省三大重点影视基地,被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授予“全国影视指定拍摄景地”称号。 近年来,泰宁发展再次迎来新机遇。2021年,国铁集团对口支援泰宁;2022年上海与三明对口合作,上海虹口区与泰宁“结对子”。面对新机遇,泰宁集智聚力,主动融入“环大金湖旅游度假区”建设,深化国铁旅游帮扶、沪明旅游合作和旅游联盟工作,做旺高端旅游消费、做强文旅经济板块。 同时,泰宁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2022年,全县生态茶园面积突破3万亩;入选省级笋竹精深加工示范县,建成闽笋交易市场;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到3.9万亩、产量950吨,均居全省第二位;实现种业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8.5%;入选省级林下经济重点县,种植铁皮石斛、灵芝、黄精等林下经济作物近4万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 泰宁还成为国家级制种大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出口杂交稻种质量安全示范区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入选武夷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县。 产业的迅猛发展,打开了群众就业增收新空间,2022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420人,居民存款达65.3亿元、增长19.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1%、9%。 聚焦民生实事 群众生活更有盼头 “我以前每天要往返邵武火车站四趟接送游客,每趟路程都要一个半小时。山路十八弯,游客叫苦不迭,我也晕头转向。”蔡雪娇回忆说。 途经泰宁的福银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打破了交通“瓶颈”,形成了泰宁到南昌、福州、武汉、上海的半日交通经济圈,“旅游车”开始提速。紧接着,建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泰宁境内拥有了两条高速公路,2013年,向莆铁路泰宁段建成通车,泰宁进入了双线快速运输动车时代,“公路成网,高铁飞驰”,带动了地方经济快速腾飞。 市民乘坐动车出行(资料图) 一路通,百业兴。这些年,泰宁积极推动城乡公路带动沿线特色产业发展的效应,因地制宜整合品牌快递进村镇,科技赋能公路养护领域大胆摸索。经过多年建设,全县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797.622公里,所有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乡(镇)县道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县域20公里范围内乡镇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达100%,所有建制村100%通客车。 同时,所有乡镇、建制村100%设立物流配送站(点),乡村邮政物流配送率达100%的农村路网新格局,实现乡到村100%汽车化投递。2022年全县快递下行配送量达492.42万件,预计2023年配送量将超521万件,其中快递进村业务量将超200万件,村民不出村也能收寄快递。 教育均衡,为群众幸福“加码”。9月1日,泰宁丹霞幼儿园总园文昌分园正式开园,优秀的师资队伍,宽敞明亮的教室、配置齐全的各类功能部室,都让新生和家长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文昌分园是泰宁县城西片区新建幼儿园,总投资320余万元,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可容纳6个教学班180名儿童,有效缓解了全面二孩、城镇化带来的城区公办幼儿园入园压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泰宁县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首位,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2022年,全县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99.33%;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100%,高出省标15个百分点;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5.19%,保持在省、市前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县20所中小学均被确认为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100%;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安置率达100%,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 为加快推进城西产教融合示范区建设,泰宁县规划了立仁高级中学、城西学校等一批学校,让城西实现了幼儿园至高中各阶段学校完备,有效解决了随着城西新区开发而带来的学位不足问题,目前立仁高级中学、丹霞幼儿园文昌分园已开学,城西学校项目教学楼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建成后可新增中小学学位3000个。 征程万里风正劲,砥砺奋进再出发。泰宁县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奋力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