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轨道车真的很方便,一次就可以运700斤,一天至少可以抵30个工人,而且在政府的大力帮助下,我们只要出20%的建设费用,一年可以节省人工费10万余元,不仅马上就回本了还能赚不少,关键是工作过程安全又轻松。” 日前,大田乡首辆山地单轨运输车开始试运行,垒际村致富带头人徐玉平看到这个“致富小能手”满心欢喜,跃跃欲试。 近年来,大田乡不断谋划全乡产业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实施产业规划,充分利用5万余亩的竹林资源,不断拓宽和延伸产业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大力发展笋竹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大田乡的垒际村拥有竹林面积7500亩,其中还有500亩笋竹两用丰产竹林示范片,竹山成为了农民致富的“钱袋子”。但因竹山地形复杂,平均海拔在650米以上,且缺少青壮年劳动力,使得毛竹运输难、成本高等难题愈发突显,极大影响了山区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为解决山区农业产业链发展中的问题,大田乡党委带领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现代化新方法,通过产业调研走访,在垒际村引进新型山地单轨运输车。目前山地轨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大约一公里,已有三十余户农户积极报名加入高山轨道建设,预计今年可建成高山轨道20公里。 下一步,大田乡将持续加强党建引领,加强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开展山区农业机械化改造,解决机械下田“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减轻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资源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山区农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