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年三十的烟火,也要看正月十五的灯。”元宵赏花灯是老百姓过节的一件乐事,也是至今仍广为流传的一项活动。2月2日至2月5日,泰宁县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闹元宵活动,热热闹闹庆元宵。 上青乡板桥龙灯共庆幸福年 2月5日,泰宁县上青乡依照传统习俗,再次舞起了桥灯,祈盼新的一年家家户户人丁兴旺,幸福安康。 晚上7点,虽然天空飘着小雨,却没能阻挡大家的热情,上青乡集镇上热闹非凡,锣鼓声声,人声鼎沸,舞龙者引着长龙腾空起舞,上下起伏,左右蜿蜒,一条条灯龙在大街小巷中翩翩起舞。桥灯所到之处,人山人海,百姓燃放鞭炮、焰火相迎。灯彩、笑脸、鞭炮声、喝彩声交融汇织成万民同乐的动人场面。 上青乡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青乡桥灯至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每条桥灯前有龙头昂首而立,口含珠笼,后有龙尾,中间是一节一节的长条板凳,每张板凳的凳面上安有4个圆桶形灯笼,节节相连,每节可灵活转动,形状如桥,故叫“桥灯”,桥灯由每家出一张板凳,暗喻人丁兴旺之意。2017年正月十四上青乡桥灯举灯人数达千余人,桥灯长达1543.2米,成为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长板桥龙灯。 大田乡舞动“蚯蚓灯”欢度元宵 2月4日,在泰宁县大田乡,一条红彤彤的“火蚯蚓”蜿蜒盘旋,变换着造型从街头走来,村民们兴高采烈的舞起当地特有的“蚯蚓灯”,一起欢度元宵佳节。 夜幕降临后,这条“火蚯蚓”在集镇街道上前进、后退、走跑、急停。游到街道的拐角处时,扛灯的村民开始向反方向跑起来,一节节板凳被扯断,元宵闹灯的气氛也被推向高潮。 大田乡蚯蚓灯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起源于明初,已有600余年历史。它与桥灯有些相似,不同的是它没有龙头龙尾,在舞灯的过程中,必须把灯拉断,再接上,再拉断,断的越多越好,预示着来年“生生不息、添丁发达”之意。每到正月十四、十五这两天家家户户都会出灯,共同祝愿一年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东石村茶东坑鱼子灯元宵祈福 2月2日,在泰宁县杉城镇东石村茶东坑,村民正进行鱼子灯元宵祈福活动。 傍晚6时许,随着领头人一声号令,家家户户都出灯,男女老少都出门,把自家的鱼灯举出来。大大小小的鱼灯流光溢彩,瞬间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灯龙,再配上“茶东坑、茶东坑、茶东坑坑茶东坑”铿锵动听的锣鼓声和响亮的鞭炮声,茶东坑这个小小的村子顷刻就沸腾起来,真是灯如龙人如流,好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茶东坑鱼子灯是本村邹氏村民的独家绝活,也是三明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其“鱼”与“余”“灯”与“登”谐音,寓意年年有余,五谷丰登。为了庆贺丰收祈祷来年吉祥,村民们总要自制鱼子灯,并用上几天时间来闹灯,这一习俗始自清朝道光年间,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 朱口镇花灯舞龙闹元宵 2月5日,朱口镇街道上人声鼎沸、锣鼓喧天,来自不同街道、巷子的龙灯热闹起灯,一起欢度元宵佳节。 伴随着响亮的闹灯锣鼓声,数十支花灯队伍穿梭于大街小巷,远远望去像一条火龙在游动。灯前龙头高昂,火花四溅;灯后龙尾摆舞,如影跟随,甚是壮观。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村民和游客夹道欢迎“火龙”,现场好不热闹。 下渠镇举办“福灯暨长寿宴”活动 2月5日,福龙映渠 双龙运福——“福灯暨长寿宴”闹元宵活动在下渠镇拉开帷幕。 夜幕降临,村民们敲起锣、打起鼓,由110桥和88桥组成的2条龙灯开始绕村巡游,2条长龙在下渠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盘旋舞动,蔚为壮观。此外,下渠镇还邀请了千万粉丝网络达人“寻真味•美叔”掌勺,烹煮了“品味人生”、“长寿面”、“保健笋”等12道菜组成的具有独特风味的“长寿宴”供村里的老人品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