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墙、黛瓦、坡顶、翘角、马头墙”走进泰宁县,干净整洁的道路,处处可见杉阳明韵建筑与小城古朴的明代建筑交相辉映,好一派古朴灵秀的山城景象,让人不禁感叹。 这如诗如画的美景背后,凝聚着泰宁持续推进村容村貌,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和干劲。 耕读李家 泰宁县在乡村建设方面,着力做优生态、做美乡村,持续深化“县域统筹风貌、乡镇总控实施、部门监管执法、村民自治管理”的农村农房建设管理机制,成为2021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荣登“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首。 一栋栋乡村小别墅错落有致,美丽动人的丹霞田园风光、浓浓的农家味道收入眼底,浮上心头,三五村民正在公园里锻炼,生活十分惬意。 新桥乡大源村风格统一的乡村小别墅 农村要美丽,规划要先行。 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中,泰宁县坚持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广泛听取或征求村民意见建议,认真吸纳群众合理诉求。同时,以召开“居民夜谈会”、村民代表会、村干部会等形式征求意见,切实做到“开门编规划”,并将通过的规划编制成果“上墙”“上网”公示公开,确保规划成果吸引人、看得懂、记得住、能落地、好监督。 大田乡大田溪溪水潺潺,水草丰盈,溪畔是错落有致的农家别院,家住其中的黄茂生每天早起打理自己院子后就到河滨公园锻炼。 大田乡大田村 “这两年村里改造得很不错,大伙都有了自己独立的小院子,可以在里面养花、锻炼,出门还有河滨公园可以散心。”黄茂生脸上充满了幸福的微笑。 他家的庭院,在保留原有建筑样式下,新增了特色本土青砖砌的景观墙,上面摆放着月季、菊花、吊兰等各式各样的花卉,时时飘着花香。院子里不仅有花香,黄茂生最心爱的走马灯也井然有序地摆放着,院子变成了现成的“走马灯非遗展示馆”。 为了改造原有的老旧农房,大田乡结合红军文旅小镇和新农村建设,特意请人精心规划,将他们这一排沿溪的农舍,家家整理新建了一个后院。小院里有储放农具的仓房,有绿地花圃,整齐划一又各具特色,让来到大田乡的游客都感受到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 大田乡大田村美丽庭院 环境好了,庭院美了,家风正了,人心也齐了。村民通过扮靓自家庭院,不仅养成了居家保洁的好习惯,也培养起了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新风尚。但见溪畔白墙黛瓦绿篱花香,绿植红花相映成趣,俨然一副乡村生活的美丽画卷,成为乡容的一个亮点。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留住村味古韵,泰宁县按照“能改则改、修旧如旧”原则,实施古村落修缮修复,留住乡愁村味,推动大源村、老虎际、童家大院等古建筑修缮和活化利用,培育际溪村、崇际村、大田村、王坑村等一批特色旅游村。 上青乡崇际村新房 提升村容村貌,三分在建,七分在管。泰宁县结合各乡镇村实际情况,设立日常监管和保洁机制,依托村级公益性岗位力量,深入推进日常保洁工作,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有人管、有人干,同时,结合“村规民约”制度,教育约束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树立良好文明新风尚。 房前一方荷塘,屋后蔬菜满园。初夏时节,朱口镇王坑村一面面绘画生动的“乡愁墙”、一条条整洁的村间小道都让人流连忘返。 朱口镇王坑村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美丽的村庄在前些年因村财薄弱和人居环境脏乱,被扣上了“软弱涣散”的帽子,成为朱口镇的“后进村”。 2018年刚刚当选王坑村村支部书记的卢远由决心改变这一切,带领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说干就干,他立即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把大家对村子的想法和意见收集起来,梳理党组织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分工安排。于是,“三队一组”保洁模式应势而生。 村子里先后成立了保洁队、巡逻队、劝导队和考评组,“三队一组”将村两委干部、党员、老年人、清洁员都纳入了卫生管护队伍,劝导、监督,大家的积极性都特别高。现今的王坑村,环境变美了,水变清了,路也变干净了。 泰宁县按照“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的要求,加大垃圾治理、污水处理、杂乱治理力度,进一步提升全县农村人居环境,重点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主动参与“绿盈乡村”建设,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实现文化内涵与经济产业相共生,推进富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生态振兴村建设。 “建管”两手抓,一方面抓农村建设,一方面抓长效管护,泰宁县多措并举开展村容村貌提升工作,不仅是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乡村逐渐成了人们向往的地方,乡村也让生活开始变得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