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踏入“耕读李家”的游客都会被它惊艳到,仿古的李家客栈、青翠的李家菜地、古朴的创客坊、奇峻的丹霞岩寺,每一处景致都与周遭环境完美融合,开发恰到好处,保留了村庄原有的肌理。 际溪村曾是省级重点贫困村,村民生活主要依靠种粮种烟和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来源单一,要依靠政府帮扶。近年来,际溪村以“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全县打造“五朵金花”旅游专业村为契机,实施“耕读李家”项目建设,从一个村财不到5万元的落后山村,发展到如今村财近30余万元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昔日的落后小山村已经华丽转身为乡村旅游示范村,获得荣誉无数。 以生态理念为引领,构建绿色发展定位 际溪村在项目规划初期注重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尊重乡风民意,聘请台湾团队,深入挖掘在此出生的明朝兵部尚书李春烨、监察御史江日彩以及在此游历的李纲、朱熹、杨时等历史人物文化,与特有的研学、岩寺等丹霞文化深度融合,打造集“耕读文化体验、康养疗休、田园生活、岩穴苦读”为一体的耕读文化村落。形成了以12处景观为节点,涵盖面积4平方公里,环行7.5公里的项目布局。 以生态项目为支撑,促进集体经济增收 用足用活政策措施,积极争取省市县项目资金,完善“耕读李家”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流转土地500余亩,成功引进静心书院、铁皮石斛等“无烟”项目入驻,闽台美丽乡村交流中心、逐鹿李家、星空民宿等特色项目成功落地实施,打造创客访、写生基地等“双创”平台,实现自然风光、田园风貌、生态产业的完美融合,提升了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通过“耕读李家”项目建设,提供就业、创业岗位32个,带动就业60余人。2021年,际溪村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村财增收10万余元,年村财收入已达近30万元。实现了从后进薄弱村、省级贫困村到全县基层党建精品村、乡村旅游样板村的华丽转身,也让守着绿水青山的老百姓吃上了生态饭、过上了好日子。 以生态管护为保障,营造乡村宜居环境 际溪村建立“镇+村+旅游公司”三级环保监管队伍,将生态理念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整治处理生活垃圾等污染,并监督村集体生态资源情况,制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同时统筹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房屋立面改造、道路扩建、杆线迁移、征迁安置等30余个项目建设,完成道路新建、硬化4200米,安装路灯120盏,极大提升了村容村貌,解决了600余名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建成7座公厕和1座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生态护岸、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着力建成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确保际溪村绿水青山,生态永续发展。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下一步,“耕读李家”将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继续推进江家坊古村落保护开发,加强村落的风貌管控,重点推进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交流平台“耕读学堂”建设,引进国内知名文旅品牌入驻,合作开发中高端民宿,瞄准绿色产业持续发力,鼓励农民从事农家乐、家庭旅馆等业态经营,助推乡村振兴。 审核:肖剑光 |